logo-ben.gif (1319 bytes)

楞伽經

入楞伽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大乘入楞伽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法師實叉難陀奉 勅譯
注大乘入楞伽經    〔宋、時〕東都沙門(寶臣)述
入楞伽心玄義      西明寺沙門法藏撰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  宋求那跋多羅奉 詔譯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  宋求那跋多羅奉 詔譯

欽錄
註解卷第一(上)註解卷第二(上)註解卷第三(上)註解卷第四(上)
註解卷第一(下)註解卷第二(下)註解卷第三(下)註解卷第四(下)

 欽錄

  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禪寺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王*巳])持奉新註楞伽經。同考功監令李永等官於

  西華樓進呈

  御覽當日欽奉

  聖旨這經好生註得停當。可即刊板印行。教天下眾僧每講習。欽此

  進新註楞伽經序

  (臣)聞法運之興。雖曰在人。亦必有其時焉。有其人而無其時。有其時而無其人。雖欲興之其可得哉。是故必有

  聰明聖智之君。當天下又安之時以興之也。至若楞伽一經。我

  大覺世尊說之於二千年之前。而

  今上皇帝行之於二千年之後。豈非有其人而有其時乎。不然。何此經東流中國千有餘載。前代帝王未曾有如我

  聖天子之留神注意究其旨趣

  勅僧徒咸隷習之有如此之盛也。然吾

  佛之所以說此經者。蓋欲除眾生之妄心。俾歸於真正之道。而

  皇上之心。欲天下後世之人。皆捨妄歸真。去惡從善。以躋乎仁壽之域。其有契於

  佛之心乎。且此經之要。不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而該乎真妄修性聖凡因果。皆不外乎一心。能究此心者。則畏惡而遷善。捨妄而歸真。得至自覺正智之地。不能究此心者。則縱情肆欲。流而忘返。至于失其忠孝。敗俗亂常。甘蹈刑辟。如履水火。此吾

  佛所以興大悲心而拔濟之。亦猶

  帝王之仁育黎庶若保赤子者也。(臣)僧(宗泐如[王*巳])昨於

  內廷欽承

  聖諭。以為心經金剛楞伽三經。實治心法門。遣情離著。具在是矣。爾輩可不勉乎。(臣)等受命以來。夙夜兢惕。懼無以上副

  宸衷。於是竭誠殫慮。註釋心經金剛二典。已於洪武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

  奏準行世。而楞伽以今七月初十日始克註成。謹熏沐繕寫拜手稽首詣

  闕進呈。重念(臣)等才識庸陋學術空疎。固不敢叨於註釋之列。然承

  雨露之餘澤。依

  日月之清光。庶幾少裨流通之萬一云爾

  洪武十一年七月 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