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本贴内容为原创作品,版权为作者和版主共同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就說解深密經來說吧,解深密經說佛初轉法輪時,說色蘊自性,色
蘊生,色蘊滅,遍之永斷等;如是列學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食,三十七菩提
分法等自性差別。二轉法輪的時候,說諸法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性
淨涅磐;于是皆你贊是甚奇希有,但是稱贊過後,仍然說是不了義,又說第三轉
法輪的教法,但第三轉法輪仍然說諸法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性淨涅磐,這第三
時了義之教與二時的不同,又在何處呢?】
    看经便知:
—————————————————
    世尊。在昔第二時中惟為發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以隱密相轉正法輪。雖更甚奇甚為希有。而於彼時所轉法輪。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猶未了義。是諸諍論安足處所。
    世尊。於今第三時中普為發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以顯了相轉正法輪。第一甚奇最為希有。于今世尊所轉法輪。無上無容是真了義。非諸諍論安足處所。
—————————————————
    第一,三时多讲了前面所讲的一切法的无自性性,也就是分辨究竟有什么、无什么的三性。
    第二,二时是以“隱密相”轉正法輪,三时是以“顯了相”轉正法輪。(第一法輪隱空說有。第二法輪隱有說空。故作此言以隱密相轉正法輪。第三法輪具足顯示空有道理故名了義。)

【第一時說五蘊四諦等,唯識宗能不承認有四諦吧?說四諦舉五蘊乃至八聖道
品為例,唯識能不承認五蘊等是有嗎?既然初時所說的法,唯識都承認有,豈能
說五蘊等依他起法是無自性嗎?若有自性,何以說初時說法落于有邊,墮于常見,
是不了義?】
    承认有五蕴,就不能说无自性吗?不承认有五蕴,才能说无自性吗?没有五蕴,还谈得上什么有没有自性呢?必须得承认有五蕴,才能说它有没有自性吧?
    若有自性,不正好可以說初時說法落于有邊,墮于常見,是不了義?
    若无自性,才可以說初時說法落于有邊,墮于常見,是不了義?

【第二時說諸法無自性,第三時也說諸法無自性,差別又在那里?沒有差別,
如何又說第二時教落于無邊墮于斷見,是不了義,既是初時二時都非了義之教,
那麼這三時了義之教,對于初二時教,自當有所補充解釋﹕對千第二時教所補充
的意思,就是說遍計所執是無自性,說他圓成是有自性,算是加了一個注解。】
    这算不算差别?如果算,上面为什么还要连连发问“差別又在那里?沒有差別,如何又說”云云?

【至于初時教之有,那一部分當有,那一部分不當有,解深密經中卻沒有解說。】
    初时教不了义,当然不说;三时教所说三性,正是讲“那一部分當有,那一部分不當有”,前面文章里自己就有分析(说只空遍计,不空依他、圆成等),怎么说经中没有解说呢?

【若以三時來判教,自然應當把一切佛法,都攝入三時教中,佛成道後第一次說法教弟子,曾叫喬陳如等五人,把裙子穿整齊,這算不算數呢?】
    这是判教,又不是日记,为什么必须把佛叫徒弟穿好裙子的事都说到,才算把一切佛法,都攝入三時判教中了?

【又佛悟道以後,不動道場,就說了一個偈子,佛說我所證得的法,是甚深是
寂靜是光明是無為。如此的甘露妙法,是難有人信解的。佛說涅磐是甚深寂靜光
明無為,是不是了義教呢?若是了義教,是不是第三時教?若是第三時教,豈不
成未轉第二法輪之前,先轉第三法輪了。】
    佛说此偈,是自言自语,如何能叫转法轮呢?后来梵天请转法轮后,佛才决定要对众生说法的。连法轮都还没转,如何谈得上三转二转、先转后转呢?

【又佛臨涅磐的時候,給弟子說,凡順清
淨的,都是應該遵守的,違清淨的,都是當戒的,這數法是不是三轉法輪,是不
是了義呢?這是佛最後說的教法,此不了義,誰能更說?】
    了不了义,是依佛说的话用不用加以解释来判定的,有什么道理能判定佛说的最后一句话就应该是了义的呢?

【唯識的問題是很多的,不單與他宗辨論如是,就是本宗內部,亦有許多辨論。
如像前面說的一分家二分家三分家四分家,便是一例。中國因為奘法師譯成唯識
論,揉取了護法菩薩的學說為主,兼收他家之長,就認為只有護法一家是唯識正
義,其他都不是唯識,這是大錯特錯,】
    这个错不是唯识的问题,揉取了護法菩薩的學說為主,兼收他家之長,認為護法是唯識正義,他家为辅义,是共成唯识,并非是说“其他都不是唯識”,不是唯识糅译十家全都收进《成唯识论》干什么?

【就唯識宗內還
有多種派別,就是一識同時可緣多色的問題,有的說一時只能有一識,一識只能
緣一色。有的說雖只一識,但一識可緣多色。有的說一時可有多識,同緣多色,
即一時可緣多色,如說一時,可生起多數眼識,各緣青黃赤白等色。】
    整个这段在唯识中没听说过,唯识的说法是:一时只能生一眼识,刹那顿时遍缘诸色。哪里有一眼识只缘一种颜色的,从未听说过如此妙论。

【此說和等無間緣沖突,等無間緣說一識只能開尋引生一識故。】
    这也不是唯识说,唯识认为等无间缘既可引生一识,也可引生数识,《成唯识论》说:“(问:)一身唯一等無間緣。如何俱時有多識轉。(答:)既許此一引多心所。寧不許此能引多心。又誰定言此緣唯一。說多識俱者許此緣多故。又欲一時取多境者多境現前。寧不頓取。諸根境等和合力齊。識前後生不應理故。又心所性雖無差別。而類別者許多俱生。寧不許心異類俱起。又如浪像依一起多。故依一心多識俱轉。”
【第一說和第二說,那一個是對的,很難決定,護法菩薩便是主張第一說的。】
   根本不是唯识的说法,哪里会是护法的主张。

【八、阿賴耶識有無問題
說瑜伽師地論說阿羅漢入了無余涅磐,便灰身泯智,再不能回小向大。阿羅
漢入了無余涅磐,究竟是個甚麼光景。第一阿羅漢入了無余涅磐還有沒有阿賴耶
呢?若有阿賴耶,便該有他所依的第七識,若有第七識便也該有第六識, 沒有第
六識第七識,便和二無心定有甚差別呢?】
第一,阿羅漢入了無余涅磐便舍阿賴耶是唯识三十颂中说得清清楚楚的,从何谈起“若有阿賴耶,便該有……”等等的一大串呢?第二,按文章的假设“若有阿賴耶,便該有他所依的第七識,若有第七識便也該有第六識”等,这连无心定都不能算,哪里还能叫做无余依涅槃呢?第三,竟然还要问(无余依涅槃)“沒有第六識第七識,便和二無心定有甚差別呢?”首先,无余依涅槃与二无心定的区别是前者八识全无,后者还有第八识(灭尽定)甚至还有第七识(无想定),再者,依这口气好像无余依涅槃倒应该有第六识和第七识,而后者反而是全无这些的。

【唯識宗說阿賴耶識,阿羅漢位舍;所謂
舍者,說唯識說只有舍阿賴耶名,因為阿賴耶是我愛執藏之意,小乘證羅漢果時,
亦斷俱生我執,無我愛執藏故。但阿賴耶識的體是不是存在呢?應說存在,叫做
第八識,也可以叫做異熟識,又可名阿陀那識;因為阿羅漢的有漏血種是未斷盡
的,有執持之意。但是若入無余涅磐後說有阿賴耶,】
    既是因断我爱执藏舍阿赖耶名,其体只剩异熟识、阿陀那识名,为什么还要说无住涅槃后有阿赖耶呢?因此造成整个题目(阿赖耶识的有无)就是错的和后面讨论的混乱,因为实际上这里指的是异熟识和阿陀那识的有无。
【便不能說阿羅漢灰身泯智也不能說不能回小向大了。以上就是證羅漢時無賴耶名有賴耶之體,今應再問﹕羅漢入天余涅磐時,賴耶體為有為無?若謂有者,則不應說灰身泯智,亦不能說不能回小向大。】
    实质内容是清楚的,怎么说法要看具体语境,说罗汉灰身灭智是相对于佛有报化身的一种方便说。

【又阿羅
漢入無余涅磐,與佛入無余涅磐有無差別?唯識說阿羅漢位通指大小乘,無余涅
磐也無差別,】
    阿罗汉既是声闻四果,也是如来十号之一,意为无学位(极果位)。声闻断了烦恼障就是无学,而如来必须断了二障才是无学,所以虽然同名阿罗汉(无学)位,由于大小乘各自任务不同,其无学位的含义自然也不相同。

【瑜伽說阿羅漢入涅磐時是沒有斷所知障的,只因舍了第八識,同時
也把所知障舍了,瑜伽是明白說阿羅漢入涅磐後,沒有第八識,那末佛入無余涅
磐也沒有第八識。何以佛入涅磐後還能饒益眾生、阿羅漢入涅磐便無此勝用!】
    佛饶益众生又不是用的第八识,而是用的八识转成的四智及其显现的报化身,佛有这些就能饶益众生,阿罗汉因未断所知障而没有这些就不能饶益众生,与他们都没有第八识有什么干系?

【瑜伽就說佛因為有大悲大願,所以入涅磐後,還能起來饒益眾生;阿羅漢沒
有這樣的悲願,所以沒有這樣的勝用。那麼更進一步,問唯識宗是不是許有三身
的?若許佛有三身,法身常住不必說,報身也是歷劫常在不示涅磐的,化身隨機
示觀緣盡示滅;其示滅的時候,還歸于報身可矣,實不須入無余涅磐,直截的就
說佛的應身歸人報身,不必更繞許大的圈子,用悲願來解釋了。這是瑜伽和唯識
宗三身沖突的地方,】
    报身、化身都是依于法身的,唯识里没有化身、应身归入报身的说法。唯识也不说佛还要入无余涅槃,而说佛入的是无住涅槃,无住涅槃是超越无余涅槃并包含其功德的,所以佛不入无余涅槃就而同时却具备了无余涅槃的功德。
    用悲愿来解释佛能饶益众生,是一个必要条件,必有三身才能饶益众生也是一个必要条件,缺少哪项都不行,如何用悲願來解釋就和三身有沖突了呢?

【楞伽經是唯識的經,也和瑜伽沖突。說楞伽說,阿羅漢入涅
磐後,如人醉酒一般,後時遇緣還能醒起,回小向大的。學唯識的人都承認楞伽,
既可引楞伽成立唯識,亦可引楞伽破阿羅漢究竟入無余涅磐不能回小向大了。】
    说罗汉灰身灭智是相对于佛有报化身的一种方便说,说能回小向大是究竟说,实质道理是一致的,不能用来互相破的。

【又
華嚴經,因為他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幾句經文,就說是唯識的根本經。但是經
並未說阿賴耶,有時也說一切法皆空,而與唯識起些沖突。一部經中總不會完全
說唯識義,故也可以找些出來觀察觀察,練習自己的慧根。】
    佛并非在每部经里都要把唯识义全部讲一遍,而是把唯识义贯穿在他一生的说法之中,阿含经里就没有唯识义吗?南传法句经一开始就说“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就是说一切唯心造之义。阿含经里没讲阿赖耶识,就可以用阿含经来批驳唯识经典吗?唯识不讲一切法空吗?反而是讲得更详细了,不但讲一切法空,而且说明了这是指的遍计所执性,也就是凡夫所执着的自性、我,不包括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也就是说,讲一切法空,空的是自性,空的是我,而不是连缘起法和真如一起空掉堕入一切皆无的顽空。說一切法皆空,怎么会與唯識起沖突呢?各个经中不完全说唯识义的多了,找一辈子怕也找不完,可找这些出来有什么用?说这里没讲唯识义,那里也没讲唯识义……这是练的什么慧根,以后有空儿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引這許多唯識宗內部的沖突,為的使大家知道這些,都是唯識宗人的見解,】
通过上面看这一遍,很少是唯识宗人的见解。【不要說只有我的見解才是,別人的見解都不是。若如此說,未免太執著了一點,】这句话说唯识宗不知合适不合适,但如果说要以中观破唯识的人却再合适不过了,众生各有不同的根器,所以各宗也各有自己的用途,为什么非要说唯识的不是呢?
【果要如此執著,則佛說的活也可以不信了。佛說無外境我明明見有外境,】唯识宗人没有这么执着吧?这正是对其它宗中的一些人或者是外道的批评。【佛說諸
法無常,我明明看見這張桌子常住不變;佛說無我,我明明看見有我。若依自己
的見解,便整個佛法都可推翻,就是涅磐也可以否認說涅磐我終沒見過,那里會
有涅磐呢?唯識宗的知見,說了大概,要說中觀的知見罷,恐怕更難懂了。折回
來還是說唯識。】

【唯識宗,既成立阿賴耶是實有,實有的法便有種子,阿賴耶互生了。】
    阿赖耶识就是种子识,种子是由现行熏成的,现行是由种子生起的,种子与现行互为因缘,这是唯识常识。不知这里说种子还要由种子来生的道理何在?而唯识只说种子识与前七转起识互相熏生,却从不说种子与阿赖耶互生。

【再迸一
步,縱沒第八識的種子,是由前七識燻起的,但是阿賴耶相應的遍行心所,又是
誰燻起的呢?若這樣的層層追問,唯識宗的難題尚多,茲亦不及多說了。】
    只有种子才是熏成的,遍行心所这样的现行不是熏成的,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遍行心所又是誰燻起的问题。一位有情无始以来起惑造业熏成的种子,总称阿赖耶识,种子积集在一起,就自然会产生自己的运行机制,活动规律等,就好像有个什么东西在管理着它们的活动似的,唯识就把这种运行机制假说为阿赖耶识的五遍行心所。阿赖耶识是种子识,佛说阿赖耶识甚深细,凡夫甚至二乘圣者都不能观见,所以佛对凡夫假说的这种阿赖耶识的遍行心所,不能与凡夫都能明确感知到的意识中的现行心所混为一谈。凡夫所以产生种种悖论,根本原因就是老是习惯地拿凡夫意识分别思维的概念,去硬套凡夫根本不可思议的圣者所证,然后就说圣者所说是说不通的,而不反思正是由于自己凡夫思维能力的限制而不能理解圣者境界造成的。

本贴由版主于2002年8月28日 16:54:52修改过



本贴由大千于2002年8月27日10:22:21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俱乐部

原标题:【本坛只论唯识,不问他宗看法,也不愿与争。出于礼貌,稍微解释一下唯识本义】是大千在2002年8月27日10:21:05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