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本贴内容为灌水闲聊,无版权和声明,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那时深方王正诵读《般若波罗密多经》。他想:“这位阿阇梨有圣者和知他
心的称眷,如果属实,我也应当歌颂他的功德。如果靠不住,那就是欺骗众人,
因而应当当众争辩斥责。”于是与大臣们婆罗门们和亲信人约五百人商议,在宫
殿周围的庭院众多人众中迎请阿阇梨及其眷属,供献美满的衣食。在房中藏起涂
抹白土的黑水牛,在一个金瓶中灌入各种不净之物,瓶口装满蜂蜜,用布复盖,
拿在手里。问道:“这房子里有什么”?“这手里拿着的是什么?”无著如实回
答了。又想,“这点子事稍加隐秘的也能知道,知道不知道人心呢?”因而在心
意中提出六个问题:三个是《般若波罗密多》中文字上的问题,三个是义理上的
问题。如其所有答复之后,还著了与之适应的短论《示三自性论》等。
  其中三个文字上的问题是:请问菩提萨埵是什么的本原语?答以不随见清净
菩提萨埵。岂不是成了无记之见?鸟身极大,有五百由旬,作这等大身体的譬
喻,为的是指出什么道理?未见山与森林之相,以为与大海接近,未见相的界限
由何而定?答:第一、意在内空;第二、善业力大;第三、世第一法。三个义理
上的问题是:阿赖耶识有无实物?说一切法都没有自性,那末无自性是否也没有
自性?以说不空性故说不造作一切法空性,所云不造作者与质不造作的空性如
何?答:第一、世俗中有实物,胜义了别识义无;第二、在三无性上考虑,无自
性性又分有无无自性二者;第三造作空性者的空性乃双遮行相心与造作理趣即先
有后无理趣。这样据义答复以后,于是国王和一切众人异常惊奇。阿阇梨已经把
这国王真实调伏,便立大乘法产二十五处,每处各有一百比丘和无数优婆塞等。
就在此处居住时,也调伏了他的弟弟世亲,以下当说。
  



本贴由未了于2002年9月20日11:55:28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俱乐部

原标题:【《示三自性论》的由来】是为情所苦在2002年9月19日14:08:17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