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即佛说(上) ——(1)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本贴内容为转载作品,版权为原转载处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大乘即佛说(上) 

  本文是徐老师最新著作的文章,将刊载于禅门法语新知赠阅丛书33集「法华无字经」,是专门针对初入佛门的学佛朋友,以最白话又现代的文笔,介绍大乘佛法之传承、考证以及坚毅不拔的菩萨道精神。阅完本文后,必定将令您更加钦佩玄奘大师的志节与才华,更重要的是,必定将除去您对大乘佛教与藏密之内心疑惑与挂碍。

         《欢迎广为流通,功德无量。》 

  去年(公元二○○○年)农历二月初五为佛教圣师玄奘大师一千四百岁圣诞,记得当时笔者与圣佶法师回到海明寺参加庆典及法会,并拜见悟明长老,聆听长老开示。玄奘大师(唐三藏法师)的生日很好记,即是西元六○○年二月五日,所以大师弘法、译经的年代距今已将近一千四百年了。这次海明寺举办的献供大典暨玄奘大师圣诞纪念法会,乃以此殊胜功德祝祷国运昌隆,军民安乐。且由悟明长老担任主任委员,了中、净心、净良、明乘等长老担任副主任委员,另外还有各党政高层也来同沾法益。

  在这中国佛教重要的纪念日子中,悟明长老这样开示道:「玄奘大师是我国历代以来的一位高僧,唐朝贞观三年间出塞西行,留学印度十七年,回国后在二十年间译出一千三百余卷经典。其气魄之雄,成就之大,可谓旷古傲今,空前绝后。他不但是一代高僧,更是伟大的留学生、翻译家、旅行家及语言家(玄奘大师精通印度九十种方言)。当玄奘大师载誉归国时,受到唐太宗及文武百官,还有长安城数十万百姓的热烈欢迎,盛况空前。其德行、学养、志节,真可谓古今第一人。」

  其实,悟明长老对玄奘大师有一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情感,例如,当初筹建玄奘大学;又如,自中国大陆迎回玄奘大师的头骨舍利,当时中国政府还专派内地佛教界高层长老组团一路护送舍利回到台湾,并安奉于玄奘大学。此外,圣佶法师有许多次拜见悟老时,只要一提到中国内地佛教复兴,悟老总是极具重视的口吻,勉励我们要把正法带回内地。
          
   (一)为西洋人所推崇的玄奘大师
           
  前些日子,笔者观看有线电视「国家地理频道」所播出的「玄奘大师专辑」时发现,连老外都那么推崇唐朝玄奘法师,对人类文化、地理、考古以及佛学上的卓越贡献。

  在公元六世纪即将结束,七世纪就要开始的「世纪之交」的三年里,中国社会正处于隋文帝开皇后期的「盛世」时期,朝野上下沉浸在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里。可是大家万万都没想到,十五年后,这个大隋朝政权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并为一个更强盛的新政权(唐朝)所取代。「一将功成万骨枯」,于封建时代,每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都是踏着数以万计的骷髅所堆砌而成的。

  当时的人们也绝不会对他们身边先后出生的两个男孩给予特别的关注,然而这两位不平凡的生命,不仅创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奇迹,且更创造了世界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上的奇迹。这两位年轻人,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师,前者为现实世界的天才领袖,是大唐盛世的缔造者;而后者则是精神宗教界的天才领袖,且对于中国大乘佛教的兴起,更是开拓始祖。

  为什么欧美的地理、考古及人类学家,会这么推崇玄奘大师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呢?最主要是因一千三百年前,欧洲大陆还处于黑暗时期,更无文化、考古可言,可是在遥远的东方中国,玄奘大师却已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西征取经,且在这长逾五万里的漫漫征途,其艰难险阻和美妙神奇都是人们所难以想象的。这次西征可谓「死亡之旅「,因为除了千山万水以及山高路远不用说之外,还有流沙、瀚海,更可怕的是道路不熟,饮水和食物短缺,在气候冷热变化莫测,以及豺狼猛兽不时出没的恶劣状况下,只凭玄奘大师一人单枪匹马的前行,还能活着回来,这真是奇迹啊!

  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玄奘大师留学印度的取经、探险之旅接近尾声了。大师准备载誉回到祖国(中国),可是许多印度的国王、君主实在很欣赏玄奘大师,便千方百计的挽留他,甚至劝玄奘大师不要回去大唐国,干脆就留在印度接受封地及无尽的荣华富贵,可是都一一被玄奘大师给拒绝了。

  后来印度的戒日王和鸠摩罗王,眼见实在无法「硬拗」的把玄奘大师留下,只好再连同北印度的乌地多王、跋咤王等,各大国王亲率骑兵卫队数百人,一起来欢送大师。由于这趟回程,是诸印度君王以国家军队的兵力来护送,所以途中便顺利多了。

  当玄奘大师的车队来到长安城外时,光是这些负载经书、文物、宝藏的马车就有二十辆之多,而唐太宗亲率文武百官及长安数十万百姓夹道欢迎,其群众人墙更是排到数十里外。当时的官员就曾这样描述着:「昔日如来创降迦毘,弥勒初升兜率天,龙神供养,大众围绕,虽不及彼时,亦遗法之盛也。」长安城的百姓们,都见到玄奘大师回京城的车队上空,有五色绮云环绕,并现五色祥光,宛转涵盖在经、像、文物上,纷纷郁郁,周圆数里,若迎若送,至寺而微。

  唐朝祖国人民几乎将玄奘大师当成民族英雄般的看待,那种无比强烈的民族情操,印度护卫队的军人看在眼里,亦深受感动。而唐太宗也很爱戴玄奘大师,常常有意无意的告诉玄奘大师说:「您还俗好不好?帮朕治理朝政,看您要什么封侯、大臣,朕都答应您。」可是玄奘大师却毫不考虑的加以回绝。

  唐太宗除了庆幸我大唐王朝有这么一位成就非凡的僧人之外,更对玄奘大师西征印度十七年的日子深感好奇,还亲自去向玄奘大师讨教西征取经之事。于是玄奘大师便告诉皇上:「贫僧准备花一年的时间,将这次印度取经之事详加记载,到时吾皇就可一探贫僧西征之种种经历了。」于是玄奘大师便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这可不是民间杜撰的小说「唐三藏西游记」所可以比拟的。

  据「大唐西域记」所载,玄奘大师当初是先到玉门关,再出城进入戈壁大沙漠,而第一个来到的国家是中国的新疆,随后一路来到北印度,以及莲师的故乡乌丈那国,游遍了全印度,共经历一百三十三个国家。很令人赞叹的是(连外国人都赞誉有加),玄奘大师每到一个国家,都详细的记录了该国的幅员、城郭、地形、道路、河流、土质、作物、出产、气候、民风、文字、服装、货币、君王、国政、寺院、僧侣、外道徒、修持法门等等。这种比美现今科学、考古以及地理探险的记载,就连当今外国人都惊叹不已。

  玄奘大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其记载的国家之多,内容之丰富、详实,不仅超越了以往所有类似的著作,就算今日同构型的游历探险、地理考古之著作,也都望尘莫及。所以此书无论是对中国地理文化学的贡献,还是对印度文化的贡献,都可谓空前,难怪老外对玄奘大师备加推崇。
          
   (二)大乘菩萨精神的实现-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于二十五岁之前,在中国境内四方求学,前后共追随了十三位佛教高僧学法,这些经历,奠定了玄奘大师学识渊博的基础,而另一方面,玄奘大师在当时的佛教界亦小有名气。可是玄奘大师也发现,各家学说互有宗派,深浅不一,见解分歧,甚至对立门互之见深矣,往往令学佛的人不知从何学起。玄奘大师自思惟着,如果这样演变下去,会伤害到佛教在中国的生命力及延续。于是玄奘大师便发下大愿,自己要亲往西方印度留学,将佛陀的遗教精髓,原原版版的带回中国,以振兴中国佛教,救济众生慧命。

  于是玄奘大师便约了一些同参法友共襄盛举,当一切计划就绪后,大伙们联名签署,向唐朝申请出国取经。大家满怀期望的等待好消息的到来,结果朝廷没有批准这项计划,其理由是:「现今唐朝初建立国,百废待兴,各地亦传有叛乱动荡,所以你们还是暂时不要出国才好。」

  经过政府的这一记「闷棍」一敲,大伙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似的,「无法度啦!」毕竟国家政令还是要遵守的。可是玄奘大师每每想到振兴佛法、续佛命脉的重要,就热泪盈眶,久久不已。于是暗地里执行着自己的「A计划」,有空档时,玄奘大师就到处去学西域各地的语言、文字、方言,有点像许多人要出国留学前,先到北市补习街去把英文学好一样。且这样还不够,为了西征的漫漫旅程,非得要有过人的体力不可,于是玄奘大师又有一点像歌手要办演唱会一样,先锻练好体能,故早晚必须走三千公尺,上健身房,练哑铃、单杠、举重等,以增强翻山越岭的能力。

  所以年轻时的玄奘大师,可不是一位只会念书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有心实现大乘菩萨道精神的人。什么是「大乘精神」呢?即是自利利他,广利、救度天下苍生,共同成就无上佛道的精神,这与小乘佛教的自利、自了精神有极大之不同。眼看其它同参,有些是畏惧政府的禁令,有些则是心生退转,但玄奘大师还是积极准备西征取经。终于在唐太宗贞观三年,从长安城出发,西行经过秦州、兰州、凉州,到达敦煌,然后经玉门关出境。后来到了唐朝的属地「高昌」,高昌国王也很欣赏玄奘大师,希望玄奘大师能留在高昌,不要去取经啦!可是玄奘大师还是回绝了高昌王的盛情。

  玄奘大师并不因其它同参退却「落跑」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对自我要求,如无法取得真经,就算死在他乡亦在所不辞。

  这次玄奘大师在出国取经之前,就已经魔难重重了。首先,是朝廷下了禁足令;其次,是同参道友纷纷生转退心而打消西征的念头;第三,则是有些地方官员怕惹事上身,因此而逼迫玄奘大师回京城去。很幸运的是,慧威法师暗中相助,密遣两位弟子护送玄奘大师出境。

  而出了玉门关之后,一路上有许多强盗集团出没,虽然玄奘大师屡遭盗贼抢劫,可是这些盗贼多为玄奘大师的慈悲愿行所感化,因此有好几次,玄奘大师都终究得以脱困。可是,有一次玄奘大师在途中遇到信奉外道的盗匪,这班盗匪每年秋祭时,都会捉美丽的少女来祭神,这次捕抓到玄奘大师,看他长得清秀端庄且仪容伟丽,于是就选中了玄奘大师来当祭品,准备献给天神。

  一同被捉来的人当中,有许多人都为玄奘大师向盗匪求情,甚至还有人愿代玄奘大师而死,可是都徒劳无功。就在匪徒的大刀快要砍下之时,玄奘大师说:「等一等!不必急,请让我安心欢喜的取灭入涅盘吧!」说完了,玄奘大师双手合十,一心诵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在诵念的同时,忽然雷电交加,黑风四起,飞砂走石,河流涌浪。惊睹这种大地变色、恐怖极致的场景,这班盗匪心生恐惧,一问之下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他们将要处死祭神的,就是圣僧玄奘大师,真是罪过!罪过!

  于是这伙匪徒纷纷在圣僧前忏悔谢罪,并皈依玄奘大师,弃暗投明,玄奘大师也终于大难不死,逢凶化吉。民间小说「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爱吃唐僧肉的故事,也就是这样被引述、幻想出来的。

  后来,玄奘大师进入西北戈壁大沙漠时,不慎将自己的饮用水全打翻了。真是「千里之资,一朝斯罄」,远望前面一片漫漫黄沙,玄奘大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只好掉头往回走。可是走约十余里路时,心里又想着:「当初发大愿,若不到印度取经,绝不东归一步,如今何故走回头路呢?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可贪生怕死!」于是玄奘大师又往沙漠方向西行而去。

  一连五天四夜,玄奘大师滴水未沾,口腔干裂,腹内如焚。到了晚上,伸手不见五指,鬼火处处,惊风阵阵,但玄奘大师实在是太累了,终于不支倒地。玄奘大师想着,若为兴我大乘佛教之誓愿而死,亦在所不辞,于是心中升起了无限悲愿,并默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在昏迷之中,忽然一阵未曾有的清凉从头顶而下,这股清净无杂的凉意,如
同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般的「透心凉」,比在酷热的夏天吃刨冰还舒服。过没多久,玄奘大师精神百倍,睁开眼睛,复苏身体,于是又西行而去。走没几里,马儿忽然不走了,哦!原来眼前有一片绿洲,及丰沛的水源,这真是太好了,感谢观世音菩萨的护佑!于是玄奘大师补充水源,且令马匹吃草饱餐之后,又继续踏上西征之路了。

  而上述这段故事,又被小说家在「西游记」中,改写成唐三藏来到火焰山,觉得酷热无比,于是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一用,顿时酷热化成清凉。且在「西游记」中,唐僧每次只要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大灾难时,观世音菩萨都会现身相救。不过,不论是小说中,还是现实世界里,当我们遇到苦难时,都可效法玄奘大师,将万缘放下,至心至诚的诵念「南无大慈大
悲观世音菩萨」,只要虔敬,心诚则灵。走笔至此,笔者回想起一年前,家父身逢劫难,差点一命呜呼,笔者当时就是代家父于佛前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家父才蒙佛护佑救回一命。读者可参阅禅门法语新知赠阅丛书第三十二集「阴阳眼」,书中有许多详细介绍(您可亲索或来信索阅,或上「佛网」参阅电子书皆可)。



本贴由云飞月于2002年10月27日22:57:28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俱乐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