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兄,短文三篇,供咱们学习。(最后一贴)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刷新]
本贴内容为转载作品,版权为原转载处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魏磊教授)大安法师近期应江苏、北京、北美等居士诚请对《印光大师文钞》简体横排版进行终校,并受《广东佛教》杂志邀请对现今净土门的弊端从正面开显祖师的说教进行写作,法师近日提醒后学对任何知见不要正面反驳,要树立真实的本来就好,真实的事物出现了,虚假的就会原型必露,因此不要批判什么。

法师准备近期对《净土宗法语大观》及《净土宗教程》进行修改,并准备把历代祖师的论著进行适当的推出。

希望同行有机缘能亲近大安法师,共享弥陀深恩!

    愚秃  释圣寿
~~~~~~~~~~~~~~~~~~~~~~~~~~~~~~~~~~~~~~~~~~~~~~~~~~~~~~~~~~~~~~~~~~~~~~~
遵循佛陀及祖师两个圣言量!

净土法门的修学与弘扬,一定要遵循佛陀的经教及祖师的论著两个圣言量,依法不依人,不要相信现代某个人的说教。人的说教都是不一定准确的,如果再搞一些个人的盲目崇拜就更糟糕了,一定要以教理为准。多在个人体验上下功夫,若不然就容易摇摆不定,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危害众生。

现在净土门的弘扬有很多弊端,大家应该反省一下,不要走学者和理论的老路,不能借助佛法扩充自己的野心!
 
   (大安法师支提山佛七开示选) 
~~~~~~~~~~~~~~~~~~~~~~~~~~~~~~~~~~~~~~~~~~~~~~~~~~~~~~~~~~~~~~~~~~~~~~~
信与圣言量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

网络版《佛学大词典》之【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量论】的条目中包含了下列内容:
--------------------
◎附︰沈剑英〈现量、比量、圣教量〉(摘录自《佛家逻辑》上)

知识论是研究知识的种类及获得知识的方法之学问,在因明中称之为‘量’(prama^n!a)。‘量’有几种?在古代印度众说纷纭,归结起来有十种︰现量(pratyaks!a,又译感觉量)、比量(anuma^na,又译推理量)、比喻量(upama^na,又译义准量)、圣教量(sad-ba,又译声量)、假定量(arthapatti)、无体量(abha^va)、世传量(aitihya)、姿态量(chesta)、外除量(parisesa)、内包量(sambha^va)。

佛家十分强调修行中的‘智’、‘觉’、‘悟’,故亦非常注重知识论。然而无著只承认三种量,即现量、比量和圣教量。《阿毗达磨集论》和《瑜伽师地论》中所提出的能立八义,后三义即是这三种量。可以把这三种量归为二类,一是经验根据的知识,即现量和比量,二是权威根据的知识,即圣教量。按照佛陀的观点,这二者是一致的,佛陀更强调亲身的证知。而实际上,在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中对教义出现了不同的解释,经验与经典权威常常发生矛盾,迫使人们去进行选择,理智的选择自然倾斜于经验。

世亲首先主张知识只有两种︰现量与比量,不再列出圣教量。在世亲的著作中,这一部份内容基本都已亡佚,《如实论》也只有前小半部,现在只能从陈那《集量论》所引的世亲《论轨》来了解。世亲认为︰‘由彼境义生识是为现量’,‘五识所缘是自相境,不施假名’,‘观不相离境义所知是为比量’。这是对于现量、比量的概括界说。

陈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了详细的阐发,形成了更为系统的佛家知识论。《正理门论》云︰‘为自开悟唯有现量及与比量,彼声、喻等摄在此中,故唯二量。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离此别有所量,为了知彼更立余量。’这是说,用以自悟的知识只有二种,即现量与比量,这二者即已构成‘立具’,现、比二量是真能立之所须具者,而声量(圣教量)和譬喻量都已包括在其中了;因为通过现量、比量可缘知自相和共相,除了这二相之外不存在其他所量,故亦不必再有其他的认识手段(量)。《集量论》〈现量品〉也明确指出︰‘量唯两种,谓现、比二量。圣教量与譬喻等皆假名量,非真实量。’这是因为‘所量唯有二相,谓自相与共相。缘自相之有境心即现量……缘共相之有境心即比量……除自相、共相外,更无余相为所量故’。

唯识宗认为,由‘识’变现为境、色(认识的对象)等相分,亦由识生起‘见分’(认识的主体)。再以见分去缘相分而达到‘自证’,这就是认识的过程和本质。相分只有自相和共相二种,已分别为现量和比量所缘。故除此以外别无他量。

《集量论》〈观遣他品〉中进一步指出︰‘教(圣教量)与比量等,成不异故。’为此,有人质疑道︰‘若天趣等声(超根境之事物)不能诠唯义者,如何成为比量耶?’陈那回答道︰‘“信语不欺诳,同故,即比量”谓受持可信解之语言,亦不欺诳相同故,即说为比量。’

这是说对于超越根境之事,唯依可信解之圣言量,乃能了知。由信受彼言教,依之修行,即能得彼果,全无欺诳。故说彼圣教量亦是比量。
[完]
------------------------
将圣言量独立,或是归入比量这种“纯学术”的问题,在下并不关心,但上文中最后一句话值得我们充分重视:“这是说对于超越根境之事,唯依可信解之圣言量,乃能了知。由信受彼言教,依之修行,即能得彼果,全无欺诳。”
对于超越了我们感官(包括被科学仪器应延伸和加强了的感官)范围的知识,特别是那些冠以“一切”的全称判断,除依靠如来言教这唯一可信解的知识来源(圣言量)外,还能有什么呢?
当然,接受了如来的圣言量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依之修行。当积累了足够的福智资粮时,我们也能获得如来的十力,从而现证如来境界。
这里反复讲到“信”,但信的对象一定是如来的圣言量,而不是象flg那样的邪说。
下面是《华严经贤首品》中贤首菩萨与“信”有关的开示,特恭录于后:
 菩萨发意求菩提  非是无因无有缘
 于佛法僧生净信  以是而生广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  富饶自乐大名称
 但为永灭众生苦  利益世间而发心
 常欲利乐诸众生  庄严国土供养佛
 受持正法修诸智  证菩提故而发心
 深心信解常清净  恭敬尊重一切佛
 于法及僧亦如是  至诚供养而发心
 深信于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无上大菩提  菩萨以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法
 断除疑网出爱流  开示涅槃无上道
 信无垢浊心清净  灭除憍慢恭敬本
 亦为法藏第一财  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惠施心无吝  信能欢喜入佛法
 信能增长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来地
 信令诸根净明利  信力坚固无能坏
 信能永灭烦恼本  信能专向佛功德
 信于境界无所著  远离诸难得无难
 信能超出众魔路  示现无上解脱道
 信为功德不坏种  信能生长菩提树
 信能增益最胜智  信能示现一切佛
 是故依行说次第  信乐最胜甚难得
  譬如一切世间中  而有随意妙宝珠
 若常信奉于诸佛  则能持戒修学处
 若常持戒修学处  则能具足诸功德
 戒能开发菩提本  学是勤修功德地
 于戒及学常顺行  一切如来所称美
 若常信奉于诸佛  则能兴集大供养
 若能兴集大供养  彼人信佛不思议
 若常信奉于尊法  则闻佛法无厌足
 若闻佛法无厌足  彼人信法不思议
 若常信奉清净僧  则得信心不退转
 若得信心不退转  彼人信力无能动
 若得信力无能动  则得诸根净明利
 若得诸根净明利  则能远离恶知识
 若能远离恶知识  则得亲近善知识
 若得亲近善知识  则能修集广大善
 若能修集广大善  彼人成就大因力
 若人成就大因力  则得殊胜决定解
 若得殊胜决定解  则为诸佛所护念
 若为诸佛所护念  则能发起菩提心
 若能发起菩提心  则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则得生在如来家
 。。。。。。。。

本贴由zf于2002年11月20日19:07:01在乐趣园〖网海莲舟佛法论坛(国内版)〗发表.
~~~~~~~~~~~~~~~~~~~~~~~~~~~~~~~~~~~~~~~~~~~~~~~~~~~~~~~~~~~~~~~~~~~~~~~
这是[警钟]在论坛上的最后一贴,望[正信]师兄在道心坚固的同时,不要忘了“大安法师近日提醒后学对任何知见不要正面反驳,要树立真实的本来就好,真实的事物出现了,虚假的就会原型必露,因此不要批判什么。”

并向大千师兄赔礼,[警钟]没有履行保证只发一贴的诺言,敬请见谅。



本贴由警钟于2002年12月09日23:41:20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俱乐部

原标题:【经过反思,主帖言词太过火,在此向麻叔及诸位道友深表忏悔与歉意。 <网址>】是正信在2002年12月09日21:03:00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刷新]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