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讲记5-2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本贴内容为原创作品,版权为作者和版主共同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下边儿说第三能变,就是前六识。看颂子。
  次第三能变,
  差别有六种,
  了境为性相,
  善不善俱非。
  ”次“,相对于初能能变、二能变来说,这是第三能变。”差别“,不同,”差别有六种“,根据它们不同的地方,可以分为六种。也就是说这第三能变,是前六识的总名。前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识分别了别色境、声境、香界、味境、触境、法境。这六种识有依根得名和依境得名两种说法。依根得名是说,这六识是以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为所依,它们是依根而起,就是说六识的作用是建立在六根的基础上。建立在眼根上的识叫眼识,建立在耳根上的识叫耳识……依境得名是说,六识有时候也可以叫做色识、声识、香识、味识、触识、法识。为什么我们通常都用依根得名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不用依境得名的色识、声识、香识、味识、触识、法识?有这么几个原因:
  1、依。识是依根而住。眼识依眼根而住,耳识依耳根而住,鼻识依鼻根而住,舌识依舌根而住,身识依身根而住,意识依意根而住,也就是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要起认识的作用,必需得通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才行。
  2、发。识是由根而引发的,而且根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识。比如,近视眼或者老花眼,看什么都不清楚。
  3、属。是说识的种子与根的种子老在一块儿。眼识的种子与眼根的种子,关系极其密切,谁也离不开谁。 
  4、助。识必需在根的帮助下才能起作用。前边儿说根要是变化,象眼近视,就看不清东西,实际上,识要是有问题,根也不行了,象一个精神病人,他的思维意识有问题,则他看到的世间与一般人也是不一样的。根和识互相影响。
  5、如。就是说根和识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属于有情。
  因为有这五个意思,所以我们一般叫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不叫它色识、声识、香识、味识、触识、法识。这六种识,前五识是依于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都是物质性的,第六识依于意根,意根就是末那识,它是精神性的。眼识是依眼根缘色境而生起了别认识作用;耳识是依耳根缘声境而生起了别认识作用;鼻识是依鼻根缘香境而生起了别认识作用;舌识是依舌根缘味境而生起了别认识作用;身识是依身根缘触境而生起了别认识作用;意识是依意根缘法境而生起了别认识作用。 
  前六识生起现行,还有五个次第,称为五心。注意:幷不是每个识都有五心。
  A、率尔心。意识初对外境,于刹那间的轻率了别,就是前六识第一刹那缘境(含一个刹那)。
  B、寻求心。于率尔了别之后,又进一步生起寻求作用。就是第一刹那的率尔心过去以后,由于熏习的关系,其明流虽灭, 但暗流仍然相续,意识之见分缘此现境,思寻推求,想知道此到底是何等境(多刹那)。 
  C、决定心。意识寻到目标,进而决心了别。就是经过了率尔心、寻求心之后,熏习之暗流仍在, 意识之见分缘之,已知道是何境界了(容多刹那)。
  D、染净心。意识了别外境后,对于怨亲顺违等境界,生起了染净的分别念头。就是经过决定心以后,知道了这个境界,分别就起来了(一刹那)。
  E、等流心。等即相似,等流就是”从彼所出,与彼相似“。 由于染净心之牵引,这还是暗流熏习之故,或善或恶,似前而起(容多刹那)。 
  比如我正在路上走,猛然看见前边的某一个人,这一刹那眼识与意识堕境,率尔心有了。一下子我心想,这个人怎么这么面熟,这到底是谁呢?这是寻求心。此心可能是一刹那,可能是多刹那。意识是寻求心时,眼识因为力量薄弱,无分别力,扭转不了局势,只能随意识而去,这是眼识的寻求心。寻求又寻求之后,最后想起来了,”啊,是我中学时的一个同学,而且有一次游泳遇险,还是他救了我。“这是意识的决定心,眼识还随意识。决定心一过,立即对人家感激不尽,生起善意,这是染净心。”这么多年,我怎么把恩人给忘了,我该报答他才是。“这是染净心时善意的延续,则为等流心。 
  前六识虽然是放在一起说,称为第三能变,可它们幷不是要起都起,要不起都不起,意识就很特殊。意识有时候单独起,就叫独头意识,有时候它与前五识拉帮结派一起起,就叫五俱意识。五俱意识仍然乱七八糟。意识有时候和眼识一块儿起,叫眼俱意识;有时候和耳识一块儿起,叫耳俱意识;有时候和鼻识一块儿起,就叫鼻俱意识;有时候和舌识一块儿起,有时候和身识一块儿起,这就叫舌俱意识、身俱意识。
  独头意识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有时候它是追忆过去,或者说是策划未来,或者是起各种想象,想东想西,这种情况叫独散意识;在睡梦中的情况又不一样,就是梦中独头;在禅定中的情况,叫定中独头,精神病人的狂乱意识,叫狂乱独头。 
  往下说,这前六识都是以了别境界为体性和行相,在第二能变中,说”思量为性相“,这第三能变说”了境为性相“,这个呢其实是两个意思,”思量为性相“就是”思量为性,思量为相“,这”了境为性相“就是”了境为性“,”了境为相“。了境:眼识了别色境,耳识了别声境,鼻识了别香境,舌识了别味境,身识了别触境,意识了别法境。这六识依六根而了别六境,是粗显的,我们都是可以了解到,这只是行相--行相就是作用--是见分,它们的体性呢,是自证分,是细微的,是无形的,难以了知,我们就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行相、作用,而推知其体性,还是与第七识的一样,以”用“来显”体“。 
  ”善不善俱非“,这是说的三性,三性就是我们的行为的三种性质,”善不善俱非“,就是说,前六识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不善的,不善就是恶,还可以是”俱非“,俱非就是既不是善的,也不是不善的。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那是什么?无记!这样呢,这句话合起来就是说,前六识有善的、有恶的、有无记的,就是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当它与善心所相应,就表现出善性;当它与恶心所相应,它就表现出恶性,恶心所就是烦恼心所;当它与无记心所相应,它就表现出无记性。前五识是任运的,就是看见、听见等,这又有什么善恶呢?是这么回事儿,比如眼识,它要生起现行,必需九缘:1。根。眼根,我要看东西,可我眼瞎了,那还看什么?就是要看东西,眼睛不能坏。2。境。看桌子,就得有桌子,不然看什么?3。自识种子。没有眼识种子,眼识根本就生不起来。就象我想收获玉米,我必须先在田中种下玉米种子,我现在没有玉米种子怎么可以。4。分别依。就是第六识。因为第六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一个好汉三个帮,眼识要起现行,需意识来帮助。5。染净依。就是第七识。6。根本依。第八阿赖耶识。7。作意。因为这个作意心所有很强的警觉性,它是起心动念的开始,其实任何一个心王起现行都离不开它,有了它才能从种子位达到现行位。8。空间。就是距离适当。你把书本紧贴在眼上,就看不见书上的字,要是把书放太远,把书拿到一百米以外,也看不见字。9。光明。光线太暗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八识规矩颂》上说的,我们一般来说时说四缘:1。亲因缘。2。所缘缘。3。等无间缘。4。增上缘。眼识的自种子是亲因缘。要看的桌子,就是境,它是所缘缘。眼根、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作意、空间、光明这些是增上缘。等无间缘是眼识的前后相续。《八识规矩颂》中说,”性境现量通三性“,这就奇怪了,现量就是无分别、不错谬。既然通三性,通三性就是有善、有恶、有无记,这不就是有分别么?这儿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尴尬的矛盾呢?原来是这样的,眼识的生起一定有分别依,要是没有分别依,眼识就起不来现行,分别依是眼识生起的增上缘,就因为这个缘故,使得眼识有了通于三性的名堂。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是这样。


本贴由刚晓于2001年11月23日05:40:30在〖慈氏学论坛〗发表.


原标题:【唯识三十颂讲记1-1】是刚晓在2001年11月23日05:24:53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浏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