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唯”是体,“识”是用。摘刚晓法师的解释。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本贴内容为转载作品,版权为原转载处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咱还是按一般的规矩来说,先说题目--《唯识三十颂》。
  “唯”字,按汉字的字面意思,就是“单单”、“只”。在这里,它是一个遮遣词,有这么几个含义:①简持。简是简择、剔除、否定。把不合理的东西剔除出去。持是持取、肯定。正确的东西,就是真理,一定要坚持。按世亲的意思,应该否定的就是遍计执,而应该肯定的自然是依他起。②决定。在缘起法中决定有性空,在性空中决定有缘起。③显胜。心识的活动,不但包括心王,还包括心所。这是演培法师的解释法,其实我们只要记住第一个含义简持就行了。这个“唯”字,就是否定了离识独存的境。“识”就是了别,就是我们众生了解、辨别事物的能力。其实它是说,众生的心识,虽然是无常之法,要在众缘具足的情况下,始能生起,但绝不是没有。唯识这两个字合起来,它只是简除离识独存的世界,幷不否定宇宙万象及其实体,因为这些幷不离识。按窥基的话说,“唯谓简别,遮无外境……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 “识谓能了,诠有内心……识简心空,滞空者乖其实。”(《成唯识论述记序》一本《大正藏》卷四十三,P二二九中)这就把一切识外之法,全部排除。
  这个“唯识”,按照韩镜清老先生的说法,应该是“唯了别识”,韩老提出“了别识”中的这个“了别”,指的是“了别识”的性质是了别,因为它是由以前我们意识的了别熏成种子后现在生起的现行,不是指我们现在第六意识的活动,不是第六意识掺进去开始了别,是指的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样一个“客观”的过程。韩老说的“唯了别识”,就是只有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显现,它只是从种子到现行、从现行到种子这么一个来回不断的熏习、不断的显现,一刹那一刹那地显现,同时又熏成种子,就成了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的现实世界也就是这样形成的,幷不存在我们后来添加进去的“有实在性的”、“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这样一些东西,这都是我们的意识后来加上去的。霍韬晦说梵文的“识”字原意应该是“表”,“表”就是一种表现,表现是什么?表现种子生现行那么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显现”,显现什么?显现的就是从种子到现行的生起过程。唯识上有个“唯识无义”,一般都说是:外境是识所显的,外境离不开识。这样理解呢,是不够的,“唯识无义”的这个境,不是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应该是“所分别相”,“所分别相”就是你在这些外境里面另外重新妄计出来的义,也就是我执、法执。外境,真正意义上就是指的我们的我执、法执,也就是遍计所执性,也就是义。所以“唯识无义”无的是本来没有你给新加上去的东西,本来有的东西你把它减出去的那个东西,无的是这些。
  种子就是为第八识所摄持、能生自果的一个功能。种子可以生种子,种子怎么生种子?就是说,这种子也是前灭后生,自类相续,如同流水一样绵绵不绝,这就是种子生种子。种子还可以生现行,这是种子在缘具的情况下,生起果法。种子生起现行,现行反过来要熏习种子。
  别人在说“唯识”的时候,总是说,识谓了别,了谓觉了,别谓分别。当然,这是中国传统的说法。对于传统的说法,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了“唯我”,就是我、阿赖耶识变现一切,到底怎么变现?解说不清,使得莫名其妙,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韩老师,他干脆说,阿赖耶实际上还是灵魂,只不过是唯识宗耍的名词游戏而已。据韩老说,在藏文中,“识”有了别、辨别,其它人都是把这了别、辨别不加区分,玄奘法师只在《唯识二十论》中有一次区分,就是开头的“心意识了,名之差别”,在这句中,“识”是辨别,“了”是了别。韩老把它给分得很清楚,说“唯识”是“了别”不是“辨别”。了别与辨别有啥区别?了别是依他起,没有能、所,而辨别只是方便说,这个在《唯识二十颂》中体现得很明白。
  《唯识二十颂》我说过好多次了,在九华山给讲过三遍,在河南讲过一遍,在河南讲的还有人热心地给做了整理,但中间我对了别、辨别这个问题都没有说,因为我总认为以后还有时候可以再说,目下人们还没有能力接受这个说法,可今年身体一直不好,中间还害了一场大病,现在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我就现在说出来,而且你们也录音了,能留下来也好。
  《唯识二十论》中有个颂子:识从自种生,似境相而转,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这是第八颂。世亲下边儿接着有长行解释:此说何义?似色现识从自种子缘合转变差别而生。佛依彼种及所现色如次说为眼处、色处。如是乃至似触现识,从自种子缘合转变差别而生,佛依彼种及所现触如次说为身处、触处。依斯密意说色等十。这就是说,佛是把种子方便说成根,把了别识的显现方便说成境,幷不是真有根和境。佛假说根境相触生起一种辨别识--这辨别识实际指的还是了别识的显现--就是所谓“三和合”说。实际上还是只有种子和现行两种状态的转换。佛为什么要假说三和合呢?世亲说: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所执法无我,复依余教入。下边儿接着又解释说:谓若了知从六二法有六识转,都无见者乃至知者,应受有情无我教者,便能悟入有情无我。复依此余说唯识教,受化者能入所执法无我。六二法就是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从六二法有六识转”就是十八界,这个“识”就是辨别识。佛假说蕴、处、界等,就是要告诉我们,在这根境识三和合里头找不到“见者乃至知者”,就是没有人我。整个说起来,佛密意说根境识三和合,就是为了破除人我。而要破法我,必须依靠另外的教法,就是“唯识教”,这个识就是了别识,这是依他起,是缘起有的。这就是了别识和辨别识的区别。唯识为什么不能说“辨别识”呢?因为辨别识一定是有能、所的,没有能、所就不叫辨别,既叫辨别,就一定要有能辨别的根和所辨别的境,也就是有能缘、所缘,而世界的真实面目是不分能、所的,所以说辨别识是个假说。了别识与辨别识不同,了别识不分能所,就是一个整体的显现。所以,认真追究起来,根本就没有辨别识,因为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不分能所的,就是《金刚经》上说的一合相,分能所就是我们的妄想,但是因为辨别识是依了别识假说的,我们有时候说辨别识,实际上指的是了别识,把它当成了了别识的另外一个名字。
  韩老有一个红卡,其中有一句“只有能分别识,没有所分别相”,就是说,所分别的只是我们意识的一个相而已,它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我们的意识在分别,认为有物质世界、有很多人、有独立存在的东西等,这叫能分别。这种能分别的活动是存在的,但是它所分别的东西实际上根本没有,只是它认为有,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别人说的唯识大多是说唯我、唯阿赖耶,这个可以说问题很大。
  我说的这个大家明白不明白?我估计很难懂。你看,这不是一张桌子吗?现在有人说唯识就是否认这张桌子,这个绝不是唯识,唯识不是这样的。我手往桌子上打一拳,把手打得疼得要死,怎么能说桌子不存在呢?不存在你疼啥哩!不是有一个笑话吗?有一个书生到庙里游玩,庙里的和尚对他爱理不理的,忽然,有一位官员来游玩,和尚就很奉迎,这书生看不惯,就责怪和尚,和尚说,“奉迎就是不奉迎,不奉迎就是奉迎”,书生马上打和尚了一棒子,说,“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就是打你”。这和尚也只有该挨,佛理哪儿有这说法?他这就是把把你的手打疼的桌子给否定了,真正的佛教否定的不是这个,因为这是依他起,佛教中否定的是“我说‘这儿有张桌子’”。什么意思?就是说桌子是独立存在的,没有我它也存在,这是人们无始以来虚妄分别形成的一种错误观念。桌子只是种子所显现的一种感觉而已,它对我来说显现了一种硬的感觉,这才是。巴克莱说,“to be is to be perceived”,他举例说,比如一个苹果,苹果的存在,就是因为我们感知它是圆的、红的、甜的,在一个从来就没有人到过的原始树林中,有一棵苹果树,它结的苹果任何人都没有感知到,这时候怎么办?上帝感知!所以那只苹果是存在的。上帝只有基督教承认,我们佛教呢,说,那只苹果也是存在的,为什么?它是依他起!既然它是存在的,那么,佛教遣除的是什么呢?是我们认为存在的那一张桌子、一个苹果,注意,强调一下,是你认为存在的桌子没有!认为存在!你一认为存在,就是把依他起弄成了遍计执。依他起的桌子是缘起有,这种有也是如梦如幻,因为它是依靠种子的显现才有的,是刹那生灭的,它还可以断,阿赖耶识没有了它就没有了,阿赖耶什么时候没有?转成大圆镜智时就没有阿赖耶了。 


本贴由1234322于2001年12月19日02:48:10在〖慈氏学论坛〗发表.


原标题:【咄!您这样想,正是分别处。】是常青在2001年12月18日16:44:40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浏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