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第41-46页 第三节 心所有法 (三)善位 )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本贴内容为灌水闲聊,无版权和声明,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广超法师主讲
1986年讲于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第41-46页 第三节 心所有法 (三)善位 )


                                (二) 善     位

大乘百法明门论论文:

  善十一者
  一、信
  二、精进
  三、惭
  四、愧
  五、无贪
  六、无嗔
  七、无痴
  八、轻安
  九、不放逸
  十、行舍
  十一、不害


广超法师解释:
  
  <<大乘百法明门论>>中以百法来阐述我们的身心世界,它的主要用意与目标是要告诉我们
在这百法中没有一个“我“。我们要逐个了解这百法的作用,才能明白以及领悟无我的道理
。上面所讲的遍行、别境心所比较细。所以难知道与了解,从善心所开始,就比较容易明白
,因为它们比较粗,容易发觉。
  善心所是由善心中发出的心所,它有对治恶心的作用。所谓善,必须对此世、他世、人、
我皆有益,否则就不称为善了。善心所共有下列十一种。
  (1) 信:就是信仰。相信三宝的实、德、能(真实、功德、自能修成)三件事。<<华严经>>
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意思即是:有此信心所者,在还没有完全明
白佛法之前,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以五戒十善、八正道等为依据,过着佛化的生活,从实践
中得到佛法的利益,很快地就能培养起来善根;反之,必定对佛法持有怀疑不信的态度,那
么他就不会去实践了,所以佛法中说,世智辩聪是个大障碍。因为太过聪明的人,样样事物
都要得到证明之后财会相信,此处的信是指我们过去世修来今生的业习中,拥有对正法的信
心,称为信心所。因为我们过去世有作过那样的业,今生遇到如此殊胜的因缘就生信,所以
它很容易使我们相信实、德、能。
  1.相信实:所谓实就是实事、实理的意思。即是佛教讲因果,相信因果是真实的,就是实
。因为因果、夜报、轮回、解脱、圣人等,都没法以科学的方法证明,都要依靠此信心所来
相信。
  2.相信德:所谓德就是功能与效用。即是深信佛、法、僧三宝具有真实清净功德。相信佛
陀的道德、行为是清净无瑕的,故皈依佛;深信佛法能够增长我们的智慧,引导我们朝向解
脱;另外就是相信僧宝,即是四个以上的出家人和合在一起,称为僧。从僧宝身边可使我们
修得种种的福报与功德。学佛者要在三宝的福田中修福修慧,以聚集我们的菩提资粮。
  3.相信能:相信的确有解脱这件事,深信自己及他人,只要肯精进学习,我们就很容易接
受佛法,故此心所属于善心所。
  这五十一个心所,都是我们的业习中具有的。有些是今生慢慢培养;有些是前生没有那么
强,今生把它加强;有些是前世很强烈,今生慢慢地把它削弱,各种因缘就是如此地在变化
。由于有信心所,我们很容易接受佛教的因果道理,就很快得到佛法的利益;反之,就要花
费很多时间去寻找证明,那么接受佛法的步伐肯定会比较缓慢。
  (2) 精进:又称为勤,即是很努力地去做。世间人做事很积极、卖力,这就是精进,但是
它是有贪欲心发起的,并非是精进心所。精进心所是指善的心所,它不带贪欲心,而是修道
时得到法喜而生起的精进;当精进心所生起时,自然生起四正勤。
  四正勤:
  1.已生善令住
  2.未生善令生
  3.已生恶令灭
  4.未生恶令不生。
  如果能够一直保持此四种精进,我们的善心所就会连绵不断地生起。有些人非常爱护其善
心,对于其所生起的恶心,经常呵斥不已,决心弃除,这也是精进。
  (3) 惭:因为觉得自己不好,生起内疚、责备的心,希求加以改善。这是没外人的指责下
,自己凭良心做事,而加反省的心理。
  (4) 愧:因为他人的责备而觉得羞耻,这称为愧。比如:有人来到寺庙,看到一本好的经
书,他就顺手牵羊。过后认为自己是正派的好人,怎能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呢?然后把书放
会原处,这就是惭;但是顺手牵羊之后,想起如果别人知道了就不好,那他赶快把书放回原
处,而不要偷,这就是愧。
  (5) 无贪:与它相反的是贪。就是对于世间的东西不起贪爱心。贪心少,就是无贪心在作
用。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可见贪是一种很严重的烦恼业习,有非常多种类型,它
们是各自有其相应的因缘;就以夫妻的恩爱来说,即是贪爱的业习,如果来世有机会相聚。
这种贪爱心必定会令双方轻易地生起爱情,导致不能自已地一见钟情,甚至一心修道者也不
容易摆脱情爱的拖累。话又得说回来,有些夫妻约好一起修行,他们就可以减轻此贪爱,
而称为修行道上的净侣,迦叶尊者与莲花色比丘尼就是例子。
  虽然我们有种种的贪心,但是并非贪爱所有的东西,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贪,这就是无贪心
所在作用。比如:有些人很贪钱,看到地上有一毛钱,都不能放过,要占为己有;反之,无
贪的人看到,他就不会要。有无贪心所就能够对治我们的贪,很多东西就会放得下。凡夫的
无贪心所不是时时刻刻生起,因为贪心太强了。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修行者还有贪心,
只有证悟阿罗汉果的圣者,才完全无贪。
  (6) 无嗔:即是不发怒,有仁慈的心理。无论对于任何境界,以及一切恶劣的环境,皆不
怨天尤人,而能泰然自若。
  (7) 无痴:即是明白事理,不愚蠢的心理。凡夫众生很愚痴,而且很严重,有时候痴,有
时候无痴;证悟初果的圣人的无痴心所开始现前;阿罗汉一直保持在无痴的善心所中。
  上述的无贪、无嗔、无痴三心所,由于善的作用较为殊胜,特称为三善根。
  (8) 轻安:修禅观者静坐到一个时期,身心调畅,轻松安稳,称为轻安。因为初学静坐者
的心是散乱的,整天要照顾那个东跑西跳的心,静坐到一段时候,心才静下来,内心宁静,
产生快乐的心理,就是轻安,它能对治昏沉。轻安心所必定要在定中才能生起,它不能独立
活动,要与别境心所中的定心所相互作用。
  修禅观者入定时,一直保持在定心所中,他一定有轻安。反之,定心所保持不久,一刹那
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一定没有轻安。所以有定心所未必有轻安,有轻安一定有定心所存在
。一个有定力的人,他的定心所一直作用,那必定有轻安。
  (9) 不放逸:修道时心不放荡。就是心在所观的境中不流荡、漂泊。如果一个人有这种善
根,当心念集中在所修的业处(所修法欲所修的境)时,其心就不会同时也生起过去喜爱的境
物,称为不放逸。不放逸心所令修道者的心,不再追逐现前心中所喜乐的事,如此便能持久
专心修道。
  (10)行舍:舍就是指无造作的平等心。上次讲过受心所中有苦、乐、舍三受,其中舍受是
指不苦不乐受。此处的“舍”并非指不苦不乐受,为了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特别加了“行
”字。行就是造作的心,行舍是指造作的心不生起。静坐时,假设心中生起:我要努力静坐
;要使心静下来;要进入那个境界等等,这些都是造作的心。如果静坐者在静坐时,没有这
些造作的心,跟随着定境,停留在定境中,心静静地,不加功力,不再用心,这是没有造作
,然而还不算是行舍心所。当行舍心所生起时,对一切境物,心中总是一片平静,心里平等
没有高下,它没有造作、喜爱、忧愁、快乐,有如无波浪的湖。唯有在修禅观或四禅时,此
无造作的平等心才会生起,这才算是真正的行舍心所。
  (11)不害,有仁爱、悲愍之心。所谓“害”是,有些人不是大恶人,但是有害心,只要众
生令他不高兴,就会以粗暴言行骚扰,或疾言厉色的怒骂,使他人苦恼。比如:有些人看到
壁虎,生起讨厌的心,要把它打死,者就是害心。“不害”是对众生不会起侵害的心。有不
害心的人,当别人侵犯他,他内心苦恼,甚至起嗔心,但他也不会想去损害对方。我们可以
起嗔心而不害他人,然而有害心者嗔心起后,就会去损害侵犯他的人。
  
  在这十一善心所中,只有轻安、行舍必须在修禅观时,才会生起来的心所。信、精进、惭
、愧、无贪、无嗔、无痴有自体性,不是由其他心所合成的。不放逸、不害都是假法;所谓
假法,即是多个心所一起作用时,另外再立一个名称,比如不害心所,就是无贪心所加上其
余心所而假立。


  ((四)烦恼位   待续)
  



本贴由savelife于2002年5月17日10:24:34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俱乐部

原标题:【大乘百法明门论原文】是savelife在2002年4月08日03:40:23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