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渐渐深入问题都会解决的。
[慈氏学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关闭] [浏览0次]

用户名: 大 千

首先道歉,回帖太晚了。在下福报太小,事情太多,虽然是尽量挤时间来认真答帖,但仍是不能全都如愿。
1. 关于境界描述
您说四禅八定(所显现之境界)皆不能信,现在大家都这么说,因为那毕竟也是遍计所执么,不这么说,不足以体现究竟圆满智慧,连慈禧太后也手书“大圆宝镜”以自警,更何况我辈? 那大乘经里动辄说菩萨们如何神通具足游戏,佛净土如何庄严神圣,不也是对佛境界的描述么【我说的是“凡夫定”还是五蕴境界,信不得的,不是说圣者也是信不得的。后面一句“如果真的空了五蕴,那就是证到初地了”,这就是圣者境界了,证到世界真实面目的圣者的话当然可信了】,岂是离言? 既然菩萨的境界都是离言说,那诸菩萨又何必鼓唇劳舌,周章笔墨,记录种种佛土色相,庄严,展示给三界众生?【佛菩萨不说,凡夫怎么知道有佛境界?佛菩萨怎么教凡夫学佛?凡夫见不到真实,只能见到虚妄,佛菩萨如果不用虚妄中的名言假立佛法,凡夫怎么可能知道世界还有成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缘何不开宗明义,省去这些光耀七宝,直陈秘意呢【因为凡夫不信呗,凡夫就喜欢信光耀七宝一类,所以只能先用这个引他入门,然后才能直陈秘意】,对于那些已经深入不净观和空观的菩萨们怎么会对七宝如此眷恋描述,令人费解【对七宝如此眷恋描述是对初学者,对于那些已经深入不净观和空观的菩萨们就会直陈秘意了】。而净土宗经论又多以记录佛净土色相为能事,宣扬一真法界,男尊女卑,遍地黄金,知见仿佛亦如古印度凡夫一般无二,岂有他哉?【净土宗是最普及的,也就是说,净土宗是最接引初机的】 我想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定坐标,印证境界。好比说卢浮宫在巴黎,宫殿巍峨,外有玻璃金字塔,内有汗姆拉比法典等。若去北京紫禁城,虽有宫殿巍峨,不见玻璃金字塔,亦无汗姆拉比法典,必知不是巴黎卢浮宫。【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引那些想往生佛国净土的广大群众,具体的形象差别并不重要,每个人见的阿弥陀佛都不一样,每个人见的佛国净土也不一样。】

我想,您不愿谈定中境界的顾虑,恐怕是您一贯诲人严谨,思维缜密故不肯讲自己定中境界。【不是不愿谈,是我没得定,所以没有定中境界。】但无论大小乘,转识成智就得入定,入定必做止观。观想必有所缘之境【转识成智最低也是证初地时了,这时未得定者以未到地的定力也可以证得初地】。《瑜伽师地论》本身也是无著菩萨禅定中所得的境界,好像也得去兜率天弥勒内院,他处不可得【《瑜伽师地论》开始是无著菩萨定中去兜率天弥勒内院听的,而后来的大半是请弥勒菩萨下到人间印度讲的】。弥勒内院的境界是种子所显现,也是众生平等的,若有人能去,必定可以证实无著菩萨所说,您所见之弥勒内院当与诸大菩萨所见不二。理论水平高,必定直接影响到观想。请问您如何观想【我现在处于闻思佛法阶段(还远未到证初地前加行位于定中修行修所成慧如兄所说转识成智的时候),学经论时深入法义,就是一种与空性佛境亦即诸法实相相应的观想,唯识宗认为对佛法的正闻熏习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正因,把闻思修佛法的种子叫做法身种子,就是说只有闻思修佛法的力量才可以使我们证得法身,这是资粮位菩萨最主要的修行。闻思修佛法有三个阶段(《摄大乘论》称为“下、中、上品”的正闻熏习),第一阶段学习佛法要达到胜解(融会贯通,没有疑问,外道来辩不可动摇)才算得闻所成慧。第二阶段即可依此正见时时处处修习如理思惟,达到纯熟谓得思所成慧。最后一个阶段才是加行位于定中思惟闻思所得般若正见,直至证得初地,谓得修所成慧。这是修行的基本次第。修止观时,先修止,然后作观,修观时亦可观想当时阶段正在思维的法义,或一句经论之义,或一段经论之义,或贯通某些法义之间的联系,或者就是总观核心法义“五蕴皆空”、“一切法空”等。随着对法义的领悟渐渐深入,即使只随呼气默念个“空”,那力量也是渐渐增强感觉常新的。在深入经藏与修习止观之外,平时走路做事等其它活动时,如果不方便思维,也可像持名念佛一样念诵“一切法空”等,如果方便思维,就可修习见颜色思维如何空颜色,听声音思维如何空声音……有触觉思维如何空触觉,修习见闻觉知的时时处处都与空性相应作意,空性即是诸法实相,亦是诸佛法身,时时处处与空性相应作意就是实相念佛,念佛法身,其修行效率绝非是持名念佛与观想念佛可以比拟的。】。也许我们可以参照。我们相去诸佛菩萨境界深远,但是距离身边的大德居士们,也许还可以参照。当然,大千先生所学,我辈再花30年功夫也未可及。

2) 关于 如何空色蕴的质疑

观自在菩萨也是入深定,观照五蕴皆空,然后向舍利子讲述境界。可是“空五蕴”是如何程序?如何依次观想的?我们的观想都是有漏的,越缜密越发现漏洞。
【有漏的观想,就可以引导我们渐除烦恼,渐离有漏从而最终断除有漏而证无生法忍。大乘经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讲“空五蕴”是如何程序,如何依次观想的,这是要认真学习深入领悟才能真正掌握的,如果师兄指的是坐上的具体观想程序,那正是在学习五蕴为什么是空的道理的过程中,每次上坐根据自己不同程度的理解自然会有不同的观想,目的都是为了复习已经自己已经理解的道理,贯通已经理解的部分,思维正在学习的道理,打通尚未想通的疑惑,继续深入思维以求最终达到对五蕴皆空的胜解。】
观想色蕴是空性的时候,只能认为他们是识变,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副作用:既把“识”变成了“确实存在”。
【唯有识就是说:“识”就是“确实存在”的。如果识不存在,你的想法从哪里来?】
唯识来华以前,一位颇具盛名,号称“解空第一”的古德,他悟空性靠“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然此中弊病在于“虚空粉碎之后又作何?”即物理性的无限粉碎虚空,依然留下最小的自我,无法粉碎。现在大家学了唯识,都懂得“虚空粉碎”到最后应该还是名言,是概念,就是“遍计所执性”,还是不能存在。可是这位古德高僧虽然能翻译经论,号称解空第一,当别人问他这个的时候,他就不能解释了。因此他对于“空性”的直观解释是根本错误的,我就怀疑这位古德,虽然穷经皓首,也不过是自以为证空性,有岂能“空色蕴”?
所以,我觉得“空色蕴”是很细腻的事情,如何做观想是关键问题。而瑜伽师地论,是否说明白了呢?凡夫定都入不了,能跳到哪里去入定呢?所以我要问问饱学之士的入定的经验。这也是我向您请教的原因。
【瑜伽师地论当然说明白了,无著菩萨不就是在听《瑜伽师地论》时证得初地了吗?能不能入凡夫定,跟能不能解脱是两回事。无始以来有无数外道入凡夫定纯熟自如视同儿戏,却都仍在轮回之中。未得定者如有般若正见可以证初地菩萨,证阿罗汉,而若没有般若正见,即使四禅八定玩儿得再好,也与解脱没有星点儿关系。《心经》明确告诉大家,菩萨和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样依般若波罗蜜多证佛法身?就是靠闻思修般若正见,如《摄大乘论》说:“此中依下品熏习成中品熏习,依中品熏习成上品熏习,依闻思修多分修作得相应故。又此正闻熏习种子下中上品,应知亦是法身种子,与阿赖耶识相违,非阿赖耶识所摄,是出世间最净法界等流性故,虽是世间而是出世心种子性。又出世心虽未生时,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已能对治诸险恶趣,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朽坏对治,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虽是世间,应知初修业菩萨所得亦法身摄,声闻独觉所得唯解脱身摄。又此熏习非阿赖耶识,是法身、解脱身摄,如如熏习下中上品次第渐增,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即转所依,既一切种所依转已,即异熟果识及一切种子无种子而转,一切种永断。”】

3) 关于“饱学唯识,不能信佛”的例子

季羡林,吕澄

羡林先生的梵文应该比这里人都强,也是博览群经,融贯中西,学富五车,资粮应该不少,可是他说他不能信佛。
【谁说季羡林博览群经,融贯中西了?学梵文与学佛根本就没有必然联系,一位师兄看了季羡林的书说,季羡林竟然说“涅槃就是死,不值得追求”,可见季羡林对印度文化的基本概念知道多少,更不要说深似海的佛门了。就他的梵文,德国人说很是一般,只不过在中国以少为贵罢了。他就是个学语言的,根本没有什么思想建树,连佛都不信,能有什么资粮?】

而一代唯识学巨匠吕澄先生也是一样,吕澄先生的造诣也许是自玄奘后第一人,他竟然亲手写下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的证明。此辈老先生,均为道理通达,而不能修行之人,
【我看到呂澂先生有两处这样写过。第一次是在1959年秋寫的一份材料,这时全国已经经过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当时到处都在按比例强抓右派分子,这种情况下叫你写材料,你会怎样交代?呂澂先生是这样写的:“1949年4月,丹陽解放,我讀到了毛主席的各種著述,又自習了新哲學,對於革命的意義才有較深的認識。是年9月,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特邀我為代表(宗教界),我因本無宗教信仰,名實不符,又顧慮代表名單公布後會影響到內學院蜀院的安全(當時四川尚未解放),未能應邀出席。次年(1950年),四川解放,院中一切無恙。7月間,陳銘樞、李濟深、巨贊等在京發起了現代佛學社,約我贊助,擔任了名譽社長。我又寫了一篇短文,總結了內學院建立的工作成績,並擬定了將來的工作計畫,後在《現代佛學》月刊的創刊號上發表。這時我又想復院來寧,但無好多辦法,而張瀾等已為蜀院請得西南文教部的經常補助,在川續辦不成問題,乃於11月下旬偕(攜)幼兒回到四川。到院後,改正院名,組織院董會(董事五人:王恩洋、楊鶴慶、李一平、陳銘樞和我,推陳為主席),積極開展院務。”
共产党是无神论者,如果掌握政权究竟会怎样对待宣扬“麻醉人民鸦片”的佛教徒,谁心里也没有底,所以很多佛教界名人都在解放前离开大陆了。而在解放后,政協能够特邀呂澂先生為宗教界代表,这对他以后继续进行佛教工作极为有利,但呂澂先生却强找借口“本無宗教信仰,名實不符”推掉了邀请,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实际上他是“顧慮代表名單公布後會影響到內學院蜀院的安全”,當時四川尚未解放,仍在国民党政府手中,如果他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政协,穷途末路的国民党政府会对內學院蜀院有什么报复行动,这才是呂澂先生最担心的事。呂澂先生这样做正表现出了他的慈悲和智慧。
  第二次是在1970年,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在他所写的一份简历最后有个附注:“附注:本人先后在教育界、学术界工作了五十年,完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费来源,未曾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等等,亦无何种宗教信仰。70,9,14”70年的文化大革命,我是亲身经历过的,大破四旧到了疯狂状态,昨天的东西今天就可能被否定,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被彻底批判,更不要提到今天还被说是迷信的宗教了。当年还让你写材料,给你一个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这已经是大福报了,数不清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揪出来批斗赶进牛棚直到打死也不明白为什么的何止千万啊。】

我以为诸位老师应当针对修行的具体经验,入定的过程,深入浅出地解释才好。说实话,我并不是对那些玄妙怪诞的境界感兴趣,而是觉得是杜撰出来的。如果有人说依照他的方法就可以证得那种境界,我想很多人愿意尝试呀。
【佛是实语者,他的弟子们依照他的方法已经证得那种境界,比如弥勒菩萨下生就要成佛了,龙树菩萨到龙宫读大乘经证到了初地,无著菩萨证到了三地,他们的传记都描述了他们的修行过程,要多看看才可能知道应该怎么修行。】



本贴于2010-01-12 15:26:19在 乐趣 哲学宗教慈氏学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关闭]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