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生一切果是外道观点。
[慈氏学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关闭] [浏览0次]

用户名: 海南鸡蛋
至于种子生的外境是全然的宇宙整体,这个似乎是有些反唯识的观点了。离开了你的眼耳等识的感知,所谓的外在事物存在于哪里呢?

上贴的论证:
《成唯识论》:然種子義略有六種:一剎那滅,謂體纔生無間必滅有勝功力方成種子,此遮常法,常無轉變不可說有能生用故;二果俱有,謂與所生現行果法俱現和合方成種子,此遮前後及定相離,現種異類互不相違一身俱時有能生用,非如種子自類相生前後相違必不俱有。雖因與果有俱不俱,而現在時可有因用,未生已滅無自體故,依生現果立種子名,不依引生自類名種,故但應說與果俱有;


《成唯识论述记》:論。一剎那滅,謂體纔生無間必滅有勝功力方成種子,
  述曰。顯種子義,謂有為法有生滅故,於轉變位能取與果有勝功能方成種子。
論。此遮常法常無轉變不可說有能生用故。
  述曰。此簡略也。無為不然。無轉變故。無取、與用非能生也。亦顯大眾等四部、化地部十二緣起非是 無為無取無與、無轉變故。即遮正量部長時四相。非刹那滅故 若謂後時有勝功力。初位無者。初亦應有。體一故。如後時 後應無。體一故。如前位。故體才生無間即滅名為種子。有勝功力。才生即有非要後時 又遮外道自性、神我等常法為因。無轉變故。瑜伽第五云。唯無常法為因。非常法也 舊人云真如是諸法種子者。非也,若爾前種應與後念現行為種。或雖同念他身相望應為種子。
論。二果俱有,謂與所生現行果法俱現和合方成種子,
  述曰。謂此種子要望所生現行果法。俱時現有 現者。顯現、現在、現有三義名現。由此無性人第七識不名種子。果不顯現故。即顯現言簡彼第七。現在簡前後。現有簡假法。體是實有成種子故。顯現唯在果。現有唯在因。現在通因、果 和合簡相離。即簡前法為後法種。有說。種生現行之時。必前後念非此刹那。如何解此。彼師意說。如上座部心有二時。即因在生果在滅故同在現在。亦不相違。此即勝軍假明上座。非實用之。第三卷中自當廣述 若爾種望種亦應然。何為料簡 瑜伽云。法與自性為因。非即此刹那 此必異時非果俱有 若因在滅果在生相仍名俱有。即有二趣並生之妨。由此故知。種生現時定必同世。種生於種世不必同。雖必同世。若與現行和合之位方成種子。簡與他身現行為因。不和合故。
論。此遮前後及定相離,
  述曰。此遮經部等因果異時。上座部等亦爾。種望現行定俱。一身不相離故得為因也。外道說大自在天生一切有情,有情因緣者皆不成也。問何故種望種因果。即言異時生。望現為因果。乃許同時起。
論。現種異類互不相違一身俱時有能生用,
  述曰。現行與種各異類故互不相違。於一身俱時現在。有能生用故。且如色法。現行有礙。種子無礙。心緣慮等准此應知。因、果體性不相似故名為異類。不相違故得同時有。
論。非如種子自類相生前後相違必不俱有。
  述曰。種子望種。體性相似名為同類 以相違故不得俱時一身和合。即第五卷瑜伽論云。與他性為因 即種望現 亦與後念自性為因。非即此刹那 此即是種 前後相生 種相生時何故不許有同時義 難曰。見分緣於見自體同時緣。種子生於種自體同時。
  有解云。種望於種為因果。若許同時非因緣。見分望見雖同時因果。即非因緣攝 若爾種望現起類亦應然 故應更解。種望於種許同時生。體便無窮。自類許有同時生故。即一刹那有多種生。都無因緣。不許後種更生果故。現行望種名為異類。雖亦熏種。後種未生果故非無窮。於一刹那無二現行自體並故。所生之種由此不可更生現行。種望於種類亦應爾 問若爾如何本有同念得生新熏。體相違故 此不同時。如世第一法無漏。緣增本有種子。牽生後念任運自類法爾之種。復復為因生於後念一新熏種。本、新二種緣力既齊同生一現。故無同念種生種失 此亦難解。若本有種更生種子。便一念中有四法也。謂一本有。二本有所生。三新現行所熏。四是現行。如何可說三法展轉 今釋。不然。即本有種、及現行為因緣。生一新熏種故但三法 又解。本有種望新熏種非其因緣。現行能熏為因緣故。即是本有唯望現行。現行唯望新熏。為因緣故。由此別脫戒。體不增。而用增。與道定戒相似。定、道二戒既是現思。故唯念念是用增非體 前解即與別脫戒體用俱增義。此中雖顯與果俱有望現行說。可現在時說為因義。種望於種既許異時。若入過去何者因義。
論。雖因與果有俱不俱,而現在時可有因用,未生已滅無自體故,
  述曰。其因與果有俱者。謂生現。不俱者。生自類。雖俱、不俱而要現在可有因用。以有體故。若入過去即無因用。體已滅故。未來亦爾。因用未生體無有故。問為因既通種與有種。何故此言與果俱有。
論。依生現果立種子名,不依引生自類名種,故但應說與果俱有。
  述曰。依生現行果之種子名為俱有。不依引生自類名種 何故爾耶 能熏生故。望異類故。果現起故。相易知故 種望於種非能熏生。非異類故。非現起故。非易知也。此中不說,故《攝論第二》云,不生現行名為種類,生現行時名為種子。勝軍如何釋非即此刹那。以彼計執因果同世故。云何復復無種已生文 如彼抄會。如《瑜伽論第五十六》別抄有文及下第四可披解也,現行能熏轉識等應名種子。



本贴于2009-12-07 20:14:52在 乐趣 哲学宗教慈氏学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关闭]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