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慈氏学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 [置顶] [加粗]
[加颜色]
[设为精华帖子] [树型] [推荐到首页] [关闭]
你是第1个浏览者
下一页 1/1页
发帖人 主题:  无梦睡眠、无想定、灭尽定、涅槃 楼主
用户名: 释正玄
注册日: 2009-09-18
发表于 2009-10-11 14:26:39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无梦睡眠、无想定、灭尽定、涅槃四个法之间,有没什么明显区别?从唯识上来说的话?
经论中有没有详细开示?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这四个法,八个识的运作肯定是不同的,不然不会有四个法相


发帖人 主题:  据我所知…… 第2楼
用户名: 散人问道
注册日: 2009-06-18
发表于 2009-10-11 14:56:55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从唯识上来讲:无梦睡眠时,前六识不现行,第七识末那我执仍然现行,欲界所有;
无想定是一种三摩地,由出离想作意为先而入此定,此定地七识我执不灭,是有漏三摩地;灭尽定是见道以上的圣者所得,在定中前七识都不现行,此定一向无漏,一般是圣者为熄劳倦而入;
涅槃为圣者金刚喻定后转依所得,此定坚固、一味、法界清净。
发帖人 主题:  Re: 第3楼
用户名: 释正玄
注册日: 2009-09-18
发表于 2009-10-11 23:12:40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感觉前面说的不错,但是关于灭尽定,说的有问题。是错误的
等待大千老师来指导指导。
我的看法是
七唯末后一刹那灭,后位无余涅盘
末那已滅,则成无余涅盘
灭尽定是末那受想心所灭,并不是不现行。
发帖人 主题:  对于无住涅盘, 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 第4楼
用户名: 散人问道
注册日: 2009-06-18
发表于 2009-10-11 23:32:18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对于无住涅盘, 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 并不是灭尽。灭尽定中前七也只是暂时不现行。
发帖人 主题:  散人兄说得对。 第5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10-12 09:51:08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无余涅盘也并非断灭。灭尽定是末那受想心所灭,这就是不现行,没有受想,也就不会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生起的行识。
发帖人 主题:  有待商榷 第6楼
用户名: 情见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2 17:04:07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灭尽定是见道以上的圣者所得,在定中前七识都不现行,

--------------------------------------------------------

此话有待商榷.末学觉得:应该是前六识的全部和七识的部分不现行.

 

宗镜录卷五十五所举,灭尽定与无想定有四种不同:

(一)证得者之异,即灭尽定为佛、罗汉所证出世间之定;无想定则为凡夫、外道所证世间之定。

(二)祈愿之异,即灭尽定者唯求出世功德;无想定者则求世间乐果。

(三)感果与不感果之异,即灭尽定为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无想定则为有漏业,能感无想天果报。

(四)灭识之异,即灭尽定能灭除第六识,兼能灭第七识之染分;无想定仅灭除第六识分别之见,其他诸邪见尚未能断尽。

发帖人 主题:  请问大千兄 第7楼
用户名: 情见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2 17:10:26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灭尽定是末那受想心所灭

----------------------------

这里的第七识"受想心所"是具体指的什么?第七识的所对境吗?

发帖人 主题:  五遍行心所。 第8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10-12 17:44:05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发帖人 主题:  呵呵 第9楼
用户名: 情见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2 18:16:18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第七识的相分是什么?

第八识的见分都有哪些?

发帖人 主题:  然烦恼障断。但灭前六识耳 第10楼
用户名: 情见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2 20:44:24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大慧。不异者。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解脱一味。非智障断。大慧。智障者。见法无我。殊胜清净。烦恼障者。先习见人无我断。七识灭。法障解脱。识藏习灭。究竟清净。
  

记曰。此释二乘不异菩萨之所以也。谓二乘所以不异菩萨者。以声闻缘觉菩萨。及藏教果佛。同断烦恼障。证人无我。所得但空涅槃无差别故。非断智障证法无我也。台教云。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故云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一味解脱。非智障断。若智障断。则得真殊胜清净矣。以二乘所证劣无漏故。所言烦恼障者。乃先习也。先习者。谓三界生因。润生枝末无明。即见思也。二乘证我空理。已断三界生因。无复分段生死。故云先习见人无我断。然烦恼障断。但灭前六识耳。唯此与菩萨同。若七识灭。则分断根本无明。方得法障解脱。若藏识种子习气生相无明灭尽。方得究竟清净。此又非二乘所知也。

 

 

---憨山大师<<观楞伽经记>>


发帖人 主题:  二乘入禅。自谓灭识。然所灭者。但六识不取境界而为灭识。 第11楼
用户名: 情见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2 20:55:47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段差别。谓彼转。
  

记曰。此通言八识缘生无性。密示生本无生义。以成上异不异也。意谓诸识本自不生。元无异相。但约各了自境为生。故异耳。唐译云。然彼诸识不作是念。我等同时展转为因。而于自心所现境界。分别执著。俱时而起。无差别故。各了自境。以无性缘生。故不作念而展转相因。以缘生无性。故各了自境而本无差别。若知了境无差。则无生之理自契。大经云。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诸法不相知。各各亦如是。各了自境者。六尘。是前六境。第八见分。是七识境。根身种子器界。是八识境。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
  

记曰。此下二段。言八识微细生灭。非劣三昧所能知也。二乘入禅。自谓灭识。然所灭者。但六识不取境界而为灭识。其藏识习气种子实未灭也。唐译云。诸修行者。入于三昧。以习力微起而不觉知。但作是念。我灭诸识入于三昧。实不识灭而入三昧。以彼不灭习气种故。但不取诸境。名为识灭。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
  

记曰。二乘外道修行。以不知八识为生死根本。故错乱修习。二乘得少为足。外道横生邪见。盖以生灭心为本修因。因地不真。故果招迂曲。今欲返妄归真。转识成智。必须顿悟自心现量。如实了知虚妄境界。明见自心微细流注。方能超生死证真常也。

 

---憨山大师<<观楞伽经记>>

发帖人 主题:  有墮斷邊的傾向﹐最好離斷常二邊 第12楼
用户名: 智行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2 22:45:00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諸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應該沒什麼法可以被滅掉﹐那樣想就墮斷邊了。我們常
說斷煩惱﹐那也是方便說﹐煩惱本無生﹐今亦無斷﹐煩惱本菩提﹐若煩惱可斷﹐菩
提種亦斷﹐而實際二皆不可斷﹐實際無生無不生﹐而依因緣﹐現似有之去來。
发帖人 主题:  迷茫! 第13楼
用户名: 散人问道
注册日: 2009-06-18
发表于 2009-10-13 08:07:31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实际是无生无灭﹐而关键在于你我是否已经证会了实际。若还没有证会实际或是见道,那么必须依言说多作闻思,即所谓正闻熏习、如理作意。否则的话,容易误解为不需修行自然解脱。 如果对一切法平等真如未曾通达,那么所有见解都是世间有漏,如世间认为的生灭断常、无生无灭、非断非常等都是无明见取所摄,皆不得真见。
该贴于2009-10-13 09:06:36被散人问道编辑过
发帖人 主题:  二乘与外道无想定一样但六识灭? 第14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10-13 09:47:19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发帖人 主题:  外道怎么可能和二乘一样呢 第15楼
用户名: 情见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3 10:06:55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外道当然是没有灭六识了.

注:不过,外道的含义太宽泛,有的经典就将阿罗汉也列入外道.总之,阿罗汉的禅定是任何外道都没有达到的.

发帖人 主题:  无想定还有六识? 第16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10-13 11:07:59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无想定】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这是外道所修的一种禅定,令前六识心及心所不起现行。《百法直解》曰:“无想定者,外道厌恶想心,作意求灭,功用淳熟,令前六识心及心所一切不行,惟第七识俱生我执,与第八识仍在,不离根身,依此身心分位假立。”在《百法纂释》中谓:“言无想定者,谓六识心王不行,令其身心安隐调和,亦名定,想等心聚悉皆不行。而云无想者何也,谓此外道厌想如病,祈求无想,以为微妙,以灭想为首,故立无想定名,非实灭也。”此为欲证得无想果,而致于使一切精神活动停止的禅定。外道修无想定,以色界第四禅的无想天为涅槃之果。
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无想定】
  梵语  asajjn~a^-sama^patti。指能于定中心想不起,犹如冰鱼、蛰虫,但不能断惑而证入圣果。心不相应行法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乃心、心所(心之作用)灭尽之定,即使一切心识活动全部停止,以求证得无想果所修之禅定;与灭尽定并称为二无心定。此定为凡夫及外道所修,即彼等误信色界第四禅无想天之果报为真悟境。又修此定所得无想天之果报,称无想果或无想事。盖无想定属心不相应行法,依之在五百大劫之间得灭心、心所。诸宗派对此定有各种异说,有部主张无想定、无想果皆有实体,然经部、唯识宗却称其为虚假者。[品类足论卷一、俱舍论卷五、顺正理论卷十一、成唯识论卷七]((参见:灭尽定)5509)p5124
FROM:【《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发帖人 主题:  当然有. 第17楼
用户名: 情见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3 11:49:17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瑜伽师地论》云:

复次云何无想定?谓已离遍净贪,未离上贪,由出离想作意为先故,诸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是名无想定。此是假有,非实物有。当知差别,略有三种︰(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上品修。若下品修者,于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得依身,不甚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如余天众,定当中夭。若中品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前。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虽甚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然不究竟最极清净,虽有中夭而不决定。若上品修者,必无有退。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甚为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又到究竟,最极清净,必无中夭。穷满寿量,后方殒没。

复次若由此因此缘所有生得心心所灭,是名无想。

发帖人 主题:  根据什么说当然有? 第18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10-13 11:56:02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发帖人 主题:  唯有色阴及不相应行阴,故名无想天 第19楼
用户名: 情见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3 11:58:10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俱舍论》卷五云(大正29·24b)︰
‘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是实有物,能遮未来心心所法,令暂不起如堰江河。此法一向是异熟果,谁之异熟,谓无想定。

‘彼为恒无想,为亦有想耶?生死位中多时有想。言无想者,由彼有情中间长时想不起故。如契经说,彼诸有情由想起故从彼处没。然彼有情如久睡觉还起于想,从彼没已,必生欲界,非余处所。先修定行势力尽故,于彼不能更修定故,如箭射空力尽便堕。’

 

《立世阿毗昙论》卷六云(大正32·198b)︰
‘云何第四名无想天?是中诸天无有想故。何者为想?通别二想。各异生报,此中无故,唯有色阴及不相应行阴,故名无想天。’

可知生于此天者念想尽灭,而仅存色身及不相应行蕴,故名无想天。

发帖人 主题:  扭轉知見正是實證的第一步 第20楼
用户名: 智行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10-13 22:06:15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用知見而不著任一知見,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眾生有執斷常邊的﹐則對其說非斷常﹐實際不可說﹐也不需說﹐佛為利益眾生故﹐
依四悉檀為其說方便法﹐得悉檀益。若著於實際無言可說﹐則眾生終不得益﹐故不
可說而強說是也。
[发表新帖] [回复] [置顶] [设为精华帖子] [树型] [关闭]
下一页 1/1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