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慈氏学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 [置顶] [加粗]
[加颜色]
[设为精华帖子] [树型] [推荐到首页] [关闭]
你是第1个浏览者
下一页 1/1页
发帖人 主题:  请教关于自性和自相。 楼主
用户名: 空荡的秋千
注册日: 2010-01-14
发表于 2010-01-21 21:33:01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1唯识学中,为什么同时出现了自性和自相。sva-lakSaNa更多强调特征吧。而svabhAva则强调存在。那么为什么唯识诸经论中,时常将二者混用呢? (三性又作三相)

2还有就是唯独成唯识论中对想心所的解释使用了取“像”为性,而其余诸论皆做取“相”为性。不知可否从藏文的唯识论典中找寻答案

 


该贴于2010-01-21 21:46:07被空荡的秋千编辑过


发帖人 主题:  一块儿探讨。 第2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10-01-22 10:56:11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laksana相,广义,涵盖一切相,实际上更多强调特征,多指共相,外在差别相。
svabhāva自性,就是指自体、自身的全部内容。
而svalaksana自相,强调仅指自身之相,自体内特征,亦即是指本身的全部内容,实质内容与自性相同。所以三自性又可称作三自相。三性和三相,实际上是三自性和三自相的简称。
汉文里“像”和“相”都是相貌,形象,形状,样子的意思,应该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梵藏文里似乎找不到与之微细区别相对应的词汇。
[发表新帖] [回复] [置顶] [设为精华帖子] [树型] [关闭]
下一页 1/1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