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境界”的问题: 所谓“离言”多分指圣者自内所证,因为实相性离言说,言说不能诠真。但为了让我等凡夫也能悟如圣境,又必须用言说,此乃佛、菩萨的大悲方便! 又四禅八定是内学、外道乃至凡夫的共道,为止观所摄,凡夫修学能发通,学佛之人修之能依调摄乱意、能引发现法乐住、引发神通、引法圣谛现观,乃至圆满法身证觉。
2、关于“空色蕴”的问题: 所谓“空色蕴”实际上是要证色蕴的空性,说“色”是识所变现,其实一切法都是识所变现,由此能悟“境”空,既然“境”是空,那么“识”也是所缘性,也是境,所以究竟来说“识”也是空的。如果这样加行观修下去,论说则能引发真现观,实证根本无分别智慧。辩中边论里面讲“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这是入无相的方便,深入观下去则不会执著识为实有。
3、关于季羡林,吕澄: 前者是凡夫,都还谈不上外道。根据吕澄的一些著作来看,我觉得他是真正的学佛者, 他所说的“本人不信任何宗教”并不表示他不信佛教,因为佛教不是一门宗教,这在欧阳竞无的“佛教非宗教非哲学”一文中有明确说明。
再次,所谓修行不能一概而论,资粮位菩萨多以闻思熏习为主,加行位菩萨多以止观修行为主,但都必需在观品资粮积集圆满的情况下,深入择法的情况下才能引发“现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