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参加)网聊佛教认识论及知识论的东西方比较
[慈氏学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关闭] [浏览0次]

用户名: chzhuang

 

元月15日网聊:庄朝晖谈佛教认识论及知识论的东西方比较——兼谈逻辑和佛教思想
http://www.frchina.net/forumnew/ ... id=kXWcW5#pid182318

网聊嘉宾:厦门大学 庄朝晖

网聊主题:佛教认识论及知识论的东西方比较

网聊主持:
陈勇(中国学术论坛网主编) 李坤达(中国学术论坛网聊主持)
            
网聊时间:
2010年1月15日晚7:00-9:00

网聊地点:
中国学术论坛聊天室qq群:54726837(加入就可以)

网聊参与:
中国学术论坛网编辑、论坛版主、网站注册会员、学者、思想者、大学生、媒体从业人员、文化工作者、文化爱好者等。

热忱欢迎参与讨论!

 


知识论,或称认识论,关注何为知识和我们如何获取知识等相关问题,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的认识论。知识论的研究,包含推理形式和知识内容的研究。对于知识论研究来说,推理形式和知识内容是相辅相乘的。一方面,推理形式和概念分析是做好研究的基础。一般地说,只要我们使用语词,我们就得遵守语词的使用规则。只要我们使用概念推理,我们就得遵守推理的规则。另一方面,如果只关注推理形式和概念分析,那么学者往往得不到新的洞见,只能在旧有的体系内获得平庸的真理。当旧有的体系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新的洞见,需要对于预设前提的反思,对于成见和俗见的超越,我们才能拥有更深的领悟。

这个论题包含面很广,很高兴与朋友们交流和讨论。欢迎有专业兴趣的学者,一起讨论专门具体的问题,我的论文目录附后。欢迎对此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们,大家一起谈谈话聊聊天。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面对着同样的问题,西方知识论与佛教知识论的各自优势是什么;佛教知识论与西方知识论的比较,有什么意义?西方的知识论一般不关注伦理实践问题,而佛教的知识论却是面向伦理实践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科学与佛教相互矛盾的,还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我的一些论文,大部分在网上可以搜索得到:
为基础论奠基--从现象学和量论的角度,「哲学:东西之际」华人青年学术会议,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2009年5月
关于何为知识的思考,“科学视野里的佛教”研讨会,山西太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办,2008年10月
基于直觉主义对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评论,《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期,2008年
一种基于同例与异例的溯因推理,《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期,2008年
理念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巴别塔,《心智与计算》,第2期,2007年
因明论--一个基于事实的诱导推理系统,《逻辑与认知》,第1卷第2期,2003年
现量与比量之间――作为佛教知识论与现象学比较研究个例,《灵山海会》第二十二期(刚晓法师主编),http://www.lingshh.com/22-a/xlybl.htm
佛教知识论与西方知识论的若干比较,香港《人文》2005年10月第142期

我在网上的家:
中国学术论坛:http://www.frchina.net/person.php?id=158
觉之道博客: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20/index.html

欢迎朋友们前来交流讨论!欢迎师长同道者前来指正!

话题有些专业,也很高兴交流普遍的逻辑思维和佛教思想。
东方思想家西方思想家,面对着相同的问题,根据他们的观察和思想,分别提出了他们的思想体系。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交流前人的思想,也是很好的事情。
大家一起喝杯茶,一起来聊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本贴于2010-01-12 20:30:36在 乐趣 哲学宗教慈氏学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置顶] [加粗]
[加颜色]
[设为精华帖子]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关闭]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