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解脱烦恼上来看,在南传阿毗达摩来看,眼识并不造业,造业的心是速行心。
当我们能够经验到烦恼时,这就是有的,可能是很多刹那的速行心。那么随着修行后觉知力的提高,就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微细的烦恼现行,烦恼的持续次数也越来越少。
刚开始,可能是烦恼生起了很多次,我们才生起觉知。到后来,当烦恼一生起,我们就能生起觉知。
在经验上:当烦恼还升起的时候,关键是问题是观察它觉知它,这样就可以越来越敏锐地观察到烦恼的现行。在可能性,我们对于烦恼的每次觉知,都可以再微细下去。确实有这种潜在的可能性。但是在经验上却可能是微细到某个程度,然后烦恼就不再生起。
理论只是引导实践的方向,理论的意思也得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理解。理论的理解,离不开经验。脱离了经验,理论只是纯粹的概念而已。脱离经验来讨论理论,很容易误入歧途。只要知道了理论所指引的方向,理论的作用就体现了。但如果在理论上过于沉迷,又会陷入概念文字的迷途。
简言之,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向,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经验中理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