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慈氏学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 [置顶] [加粗]
[加颜色]
[设为精华帖子] [树型] [推荐到首页] [关闭]
你是第1个浏览者
下一页 1/1页
发帖人 主题:  [原创]人为什么会感觉到自己变老了(请教大千居士) 楼主
用户名: 释正玄
注册日: 2009-09-18
发表于 2009-09-19 15:21:40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人会感觉到自己老了,常常会说,或者会感叹自己心态老了
到底是哪个心老了?
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的心老了?
还是意识心老了?
就是说,是一种颠倒的见地。
但为啥每个人身体老了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现象,这种虚妄情况发生呢?有什么唯识学上的看法没?

末学感觉,人之因为感觉到老,有这种感觉。
主要是因为意根在攀援时,由于浮尘根不好用了的缘故,导致前五识的分辨能力,包括意识的分辨能力大大减弱,导致意根在攀援一切法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尽兴。
因此产生老了的感觉,这种老,是意根发现这个事实,从而在意识中浮现的一种觉受,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意根是执阿赖耶的相分(包括各种身根、种子、器世界)为自我的,如果身体不好用了,他对阿赖耶的贪爱,也会因为贪爱的很辛苦,而产生无力感,我想这个是人感觉老了的一个原因

师兄们你怎么看?



发帖人 主题:  您说得对, 第2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09-19 16:08:58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人之因为感觉到老,主要是因为意根在攀援时,感觉到浮尘根不好用了的缘故。可为什么会感觉到浮尘根不好用了呢?这是因为他前前生中所造此生人道善报的业力(唯识中讲就是所积累的这些种子生现行之力)将要用尽的缘故,实际上种子生起的现行只不过是个虚妄的影像,而我们颠倒执着它们背后都有物质或精神的实体存在,所以就误以为有我,我会变老,其实根本没有这些东西,只有我们心中的妄想而已,所谓种子,不过是我们无始以来所有妄想的记忆罢了。记忆组成新的梦想,新的梦想又熏成新的记忆,新的记忆又与以前旧的记忆组合成新的梦想……

该贴于2009-09-19 17:59:25被大 千编辑过
发帖人 主题:  Re 第3楼
用户名: 释正玄
注册日: 2009-09-18
发表于 2009-09-19 17:31:08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谢谢吕老师
发帖人 主题:  恩,那心有老的吗? 第4楼
用户名: 阿三兄
注册日: 2008-08-26
发表于 2009-09-19 22:01:53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或者说心会变化吗?在变化中有年轻和老的区别吗?有活力与没活力的对比算老的界限吗?
我也觉得我老了,不过那是回忆几年前对比来的,可能等我50岁的时候会觉得现在很年轻吧,到我80岁的时候又会觉得50岁很年轻
不过老这个事,本来好像也不复杂,身体衰弱了,好像针对身体来说的吧,因为身体的衰弱,心受到影响,也就将那种被影响到的心理称作老了,所以松下幸之助身体老了,但有颗年轻的心,所以他自己说他还年轻,但身体是老了,年轻似乎也就成了时尚的词,毕竟与欲望同行
我也免不了老的一天,那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有对老的感叹,但老是免不掉的,除非早点死,呵呵,不过现在我都有对老的感叹了,站在相对年轻一点的位置来说,似乎还有点不老的资本,但资本用完的时候,那个感叹就更强烈了,所以如果一直感叹年纪的话,不如学学松下幸之助的精神吧,虽然他那种可能也是一种逃避,但当不将他当作逃避的时候,那就成了一种选择,恩,我现在这样说确实是站着说话腰不疼,不过也值得参考吧,呵呵
发帖人 主题:  凡夫所见闻觉知皆属虚妄 第5楼
用户名: theredsun
注册日: 2008-10-20
发表于 2009-09-21 10:09:25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心没有老与不老吧?老不老是意识感觉的事。凡夫所见闻觉知皆属虚妄。佛见众生心,凡夫论心也虚妄。

发帖人 主题:  请教大千师兄 第6楼
用户名: vava99
注册日: 2009-02-12
发表于 2009-09-23 16:39:38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我们众生的业种子生起我们的正报五蕴身和依报器世间,但是凡夫的意识不能自识,所以我们所见到的外境和自己的身体都是自己的意识缘其他众生的心而翻译的梦境,每个有情都在做着各自的梦。为什么我们自己看自己的样子和别人看我们的样子基本相似呢?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众生的心是互相影响的,而我们阿赖耶识中的业种子具有较强的心力,当它们现行时会影响其他众生的等流种子而生起相似的现行,也就是说生起自己五蕴身的业种现行时这一意识活动影响了其他众生的阿赖耶识,无论他们是否感知到,他们的种子已经被改变了。所以自己缘其他众生心识所见到的自己的身体与别人看到的基本一致。


该贴于2009-09-24 10:24:46被vava99编辑过
发帖人 主题:  探讨一下。 第7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11-26 08:43:37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首先说,“我们众生的业种子生起我们的正报五蕴身和依报器世间”是个方便说法,若依唯识应该说是,我们众生的业种子生起我们有正报五蕴身和依报器世间的感觉,这完全是一种颠倒虚妄的错觉,这是由无始以来我们凡夫颠倒执着实有外境邪见熏习阿赖耶识,从而积累了无量染污种子造成的幻梦,我们学修佛法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这个错误,消除这个错觉,结束这个幻梦。
既然是众生各自的幻梦,那为什么众生看到的世界基本相似呢?
一、无始以来由意识记忆积累形成的阿赖耶识,相对于当前正在活动的意识来说,就成了一种客观存在。其内容是执着实有五蕴的妄想,而且人们执着的内容大致相似,概括起来无非两大类:执着有物质和精神,也就是执着有法我和人我,执着有所和能等等……都只不过是换个角度看,或换个说法来表示罢了。再细分一下,执着有物质方面,概括起来也就是几大类:地水火风、金木水火土等等,也有很多从各种角度看或换些名词来表示的说法,其实质内容也还是基本相似的。再细分一下……
二、众生各自成熟的种子生起众生各自的幻梦,由于众生妄想的基本架构相似,所以其幻梦就有很大的重合部分,各道众生幻梦完全重合的部分就被叫做物质(当然,无色界众生的幻梦里就都没有这一项),所以各道众生看到的世界是基本相似的。
三、前面我们讨论过,所有众生的阿赖耶识是相互重合的,所以每位众生阿赖耶识种子和现行的活动,自然会对其他众生阿赖耶识的种子和现行活动产生影响,无论其他众生当下意识是在潜隐状态还是在现行状态(也无论自己的意识是否在现行状态),也就是说,对于众生当前意识的感知来说,阿赖耶识的活动是一种自然运行的客观活动。
发帖人 主题:  继续请教师兄 第8楼
用户名: vava99
注册日: 2009-02-12
发表于 2009-11-27 13:11:29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按唯识的理论,整个三界唯一存在的就是一个一个的意识(即我们的心,把八识看作一个整体意识),每一个意识就是一个有情。这个意识也起名为了别识。所谓唯识就是指三界里唯有众生的了别识,除了这些了别识没有其它任何东西。了别识本身便具有一种功能(与生俱来),这种功能就是对其他有情的了别识进行辨别而产生信息并反馈给自己。这种功能起名为辨别识。比如我们凡夫,对其他有情的了别识辨别后就给自己描画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在自己的错觉幻梦中开始了颠倒梦想。

问题1:了别识是不是应该与生惧来就有两种功能?一是对其他有情的了别识进行辨别,二是作意的功能?比如作选择、组合色声香味触的材料、推理、思考等等。

问题2:到了佛的境界无需作意要渡众生,而是众生自渡。众生依自己的福德、善根和因缘对佛菩萨摩诃萨有强弱不同的感应,众生修行自渡的程度便依此感应不同而有差别。成佛后,佛的了别识已经圆满的转识成智,这时佛的了别识已达到本自清净,不生烦恼,无碍自在,寂静涅盘的境界。这样的了别识自然而然的就具有清净慈悲、普渡众生的性质,就象经论里说的,八地以上的菩萨到佛无需作意渡众生,而是一种自动运行机制,我想这也是一个方便说法。从我们凡夫的角度看,也可以这样说,我们之所以感觉到了佛菩萨摩诃萨的大慈大悲和普渡众生,是因为我们的了别识对佛菩萨摩诃萨清净的了别识遍计所执出的自然而然的结果。我认为,佛教导我们要发菩提心,渡众生,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如师兄所说把以前欠众生的债还清,这样有助于我们摆脱业力而出轮回,二是因为我们在没有达到佛的境界之前,必须按着这样的方法修行才能破除虚妄,走上正路,最后成佛。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请师兄指正。

发帖人 主题:  继续探讨。 第9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11-27 14:09:35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问题1:辨别的具体功能就包括了作意、选择、组合色声香味触的材料、推理、思考等等功能。

问题2:从我们凡夫的角度看,我们之所以感觉到了佛菩萨摩诃萨的大慈大悲和普渡众生,是因为我们的了别识对佛菩萨摩诃萨清净的了别识遍计所执的结果。佛教导我们要发菩提心,渡众生,原因是:我们觉知到的一切法虽然是遍计所执性、实际是不存在的,但觉知遍计所执性的心识却是实际存在的,我们修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并不存在的幻境,来修行我们这颗心,使它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转凡成圣。

发帖人 主题:  再次请教师兄 第10楼
用户名: vava99
注册日: 2009-02-12
发表于 2009-11-27 16:26:34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经论里说过凡夫的意识不能自识,是不是指这样一个意思:凡夫的了别识对其自身也可以辨别,只是辨别出的结果并不真实,是遍计所执性而非自身依他起性的本来面目。比如凡夫在定中见到的一些影象,完全是由自己了别识的种子所生起,唤起的是自己的记忆,只是定中所见的这些影象并不真实,还是遍计所执性,而非如实的见到了自己了别识的种子和现行。

发帖人 主题:  这里有几个层次。 第11楼
用户名: 大 千
注册日: 2008-08-29
发表于 2009-11-27 20:35:32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首先,这个“凡夫的意识不能自识”的识,是指凡夫能够见闻觉知到。换句话说,就是在凡夫用自己意识见闻觉知到的一切法中,是不可能包括凡夫意识本身的。因为“意识见闻觉知到的一切法”都只可能是意识的认识对象,这是由凡夫意识笨拙的能所对立的认识方式决定的:即凡夫之能,只能认识到所,不能认识到能本身。
其次,这是说“凡夫的意识”不能自识,不涉及凡夫的意识(这里的意识是广义意识,即包括前七识)可以认识自己的阿赖耶识和他识(其他有情的全部八识),但这种认识属于八识本身的运作过程,不是凡夫可以见闻觉知到的。
再次,凡夫意识认识自己第八识和他识,不是直接如实的认识,而是作为认识的疏所缘缘,由自己的种子(受这个疏所缘缘的影响)生起亲所缘缘来认识。这个亲所缘缘是种子的现行,属于依他起性,仍不是凡夫可以见闻觉知到的。
最后,意识根据对亲所缘缘现行的忆念,形成凡夫可以见闻觉知到的一切法,这才是遍计所执性。
发帖人 主题:  恩,师兄的指点让我对这个问题理解的更透彻。 第12楼
用户名: vava99
注册日: 2009-02-12
发表于 2009-11-27 21:48:21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发表新帖] [回复] [置顶] [设为精华帖子] [树型] [关闭]
下一页 1/1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