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说得也太容易了。非想非非想处定都不能“空想蕴”。也依然有遍计所执相。
[慈氏学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关闭] [浏览0次]

用户名: 实在搞不懂
很多道理说着很简单。真正要“空五蕴”,最起码也意味着灭六识,否则就是“假空五蕴”。而“想蕴”即便是在非想非非想处定中依然存在。非想非非想处定再修才是“灭尽定”呢。很多人笑话人家大阿罗汉们入“灭尽定”。其实,要是证得初地菩萨那么容易,大阿罗汉们为什么不在佛前入非想非非想处定然后“空五蕴”见圆成实性呢? 难道佛不愿阿罗汉立证空性成菩萨么?阿罗汉们都得大智慧,岂能比你我还愚钝粗浅么? 我想只有一种情况:佛法无漏,众生有漏。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遇到“证空性”“空五蕴”的人。对我们来说,此生这将仅仅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理论。再说了,谁证了空性,也该有菩萨心,见我为做这个观想如此痛苦一定来告诉我,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哈。


本贴于2010-01-10 01:19:51在 乐趣 哲学宗教慈氏学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关闭]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