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心善断烦恼习气
[慈氏学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关闭] [浏览0次]

用户名: chzhuang

  2009年8月来到南禅寺,第三次学习内观,当了一期学员和一期法工,对于平等心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我们凡夫的心是攀缘的心,不甘于当下,目光向外:当接触到可喜的事物,就生起愉悦的感受,进而对此产生越来越强烈的贪求和期待;当接触到不可喜的事物,就生起不愉悦的感受,进而对此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嗔恨和排斥。当这些贪嗔的心理反应逐渐加强,我们会进一步通过身和口造作各种恶业。在无明的主导下,这些习气模式会滋生习气反应,习气反应又会加重习气模式。就这样,习气模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烈。通过学习内观和应用内观,我们得以渐渐摆脱这样的习气模式。
  通过戒的学习,我们可以暂时克服那些粗重的烦恼。通过定的学习,我们可以暂时让心意安定。然而,仅仅通过戒和定的学习,我们还不足以根除烦恼。因为还有潜藏性的烦恼,也就是以前积累的习气模式。当机缘成熟的时候,这些习气模式又会滋生习气反应。因此,为了消除烦恼,我们必须使以前积累的习气模式不再产生作用。这正是内观可以帮助我们的。
  佛陀分析了烦恼的生起原理:“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此,是为一切苦蕴之集起。”在“爱”和“取”之前是“受”,因为感受产生了爱和执取。对于愉悦的感受,企盼它持续下去;对于不愉悦的感受,企盼它快快消去。习气的雪球又开始越滚越大。现在,借由内观方法,我们培养觉知力和平等心。通过觉知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越来越敏锐地观察。通过平等心的培养,我们可以越来越拥有平衡的心:“有不愉悦的感受时不会企盼它快快消去,有愉悦的感受时不会企盼它持续下去”。如此,我们当下不再造作新的习气反应。
  因为当下没有造作新的习气反应,为了维持心识之流,旧有的习气模式就会浮上心识的表面,同时也伴有身体上的感受。借由觉知力和平等心,我们仍然不造作新的习气反应,那么这些浮上表面的习气反应就会生起然后灭去。就这样,我们可以渐渐地消除习气模式,渐渐地开发平等心。开发平等心(七觉支和四无量心的“舍”),我们同时也是在开发“无我”、“不执取”和“放下”的智慧。
  当某一天证入“无我”,旧有的习气模式就失去了效力。正如雷迪长老在《证入无我的利益》中所作的比喻:“一串念珠,是由一条坚固的丝线穿引,将无数的念珠串连起来的,如果其中的一粒念珠拉动了,其余的念珠也会被拉动。但是,如果抽掉丝线,再去推动其中的一粒念珠,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念珠,这是因为它们之间不再有任何的牵连了。”

2009年9月10日
  



本贴于2009-09-10 23:29:07在 乐趣 哲学宗教慈氏学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关闭]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