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有色界中具二执受;无色界中不具二种。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与耳、鼻、舌、身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广慧!若于尔时一眼识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眼识同所行转。若于尔时二、三、四、五诸识身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五蕴身同所行转。广慧!譬如大暴水流,若有一浪生缘现前,唯一浪转;若二、若多浪生缘现前,有多浪转。然此暴水自类恒流无断无尽。又如善净镜面,若有一影生缘现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缘现前,有多影起。非此镜面转变为影,亦无受用灭尽可得。
看来《解深密经》开示得比较隐秘,世尊是”恐彼分别执为我”,“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也就是说,眼根和色尘为缘而生出了眼识,要有色尘与眼根和合才能眼识得生,或说三和合,但眼识生前,色尘是有了的,也就是说色尘不是眼识自己变现出来的,似乎和实叉难陀菩萨的《入楞伽经》一个意思呢,俺也在琢磨呢。
俺认为,这还有个不同版本乃至不同语种的译本经典的对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