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识学中,为什么同时出现了自性和自相。sva-lakSaNa更多强调特征吧。而svabhAva则强调存在。那么为什么唯识诸经论中,时常将二者混用呢? (三性又作三相)
2还有就是唯独成唯识论中对想心所的解释使用了取“像”为性,而其余诸论皆做取“相”为性。不知可否从藏文的唯识论典中找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