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师兄探讨一下!
[慈氏学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关闭] [浏览0次]

用户名: 散人问道
1、关于“境界”的问题: 所谓“离言”多分指圣者自内所证,因为实相性离言说,言说不能诠真。但为了让我等凡夫也能悟如圣境,又必须用言说,此乃佛、菩萨的大悲方便! 又四禅八定是内学、外道乃至凡夫的共道,为止观所摄,凡夫修学能发通,学佛之人修之能依调摄乱意、能引发现法乐住、引发神通、引法圣谛现观,乃至圆满法身证觉。
2、关于“空色蕴”的问题: 所谓“空色蕴”实际上是要证色蕴的空性,说“色”是识所变现,其实一切法都是识所变现,由此能悟“境”空,既然“境”是空,那么“识”也是所缘性,也是境,所以究竟来说“识”也是空的。如果这样加行观修下去,论说则能引发真现观,实证根本无分别智慧。辩中边论里面讲“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这是入无相的方便,深入观下去则不会执著识为实有。
3、关于季羡林,吕澄: 前者是凡夫,都还谈不上外道。根据吕澄的一些著作来看,我觉得他是真正的学佛者, 他所说的“本人不信任何宗教”并不表示他不信佛教,因为佛教不是一门宗教,这在欧阳竞无的“佛教非宗教非哲学”一文中有明确说明。
再次,所谓修行不能一概而论,资粮位菩萨多以闻思熏习为主,加行位菩萨多以止观修行为主,但都必需在观品资粮积集圆满的情况下,深入择法的情况下才能引发“现观”。


本贴于2010-01-09 16:52:03在 乐趣 哲学宗教慈氏学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关闭]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