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提出从南传阿毗达摩来看,会如何理解阿赖耶识。至于“否定别人的关心”,那是没有的事情。
唯识学安立“阿赖耶识”来解释一些困难,那么南传没有安立“阿赖耶识”,又如何解释这些困难呢?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此而已。至于谁更好,没有评论。
再举个例子,比如大千世界,我们可以共同承认的是色香等,但是色香等的背后是什么,是哪里来的?可能有很多解释,比如唯物论的先有物质世界才有色,比如基督哲学的上帝创造,比如虚拟世界说。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是只承认色香等,但对于色香等的来处先保持中立,先不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