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结果。
[慈氏学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关闭] [浏览0次]

用户名: 大 千

据师兄提供的线索,在《唯识是从哪里说起的?》(2003年6月23日13:38:55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之前所保存的慈氏学论坛旧贴中,用“copy”、“拷贝”、“复制”、“种子”(由于搜索出的条目量过大,在搜索结果中又用“阿赖耶识”二次搜索一遍)、“阿赖耶识”(由于搜索出的条目量过大,在搜索结果中又用“种子”二次搜索一遍)、“阿识”、“个个有”、“无穷”等反复搜索,只查到2002年1月31日麻叔贴中的一句话:“何必每众生都要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copy一份种子?”这组讨论的主要内容附在下面,这句话在最后部分。原帖在本论坛右上方“●旧贴下载●”“旧 贴 浏 览”“●第6批”中,大约在从顶部向下1/5的位置。主帖是“唯识学的难题 【慕藏】 18:53:52 1/27/02 ( 154)”。这句话在这组贴子从下边倒数第二贴“嘻嘻,换个例子可能更明显突出这个问题。 【二麻子】 01:03:58 1/31/02 ( 1K) ”中。
————————————————

唯识学的难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本贴内容为原创作品,版权为作者和版主共同所有
--------------------------------------------------------------------------------
阿赖耶识为各各有情各各有之,器世界乃成多元不共,复唯以增上缘解说各阿赖耶识所变物之相互关系,如是一一有情实各生活于自世界中,唯识学实面临类似唯我论之困境。

本贴由慕藏于2002年1月27日18:53:52在〖慈氏学论坛〗发表.

--------------------------------------------------------------------------------

本贴跟从标题:
嘻嘻,忙里偷闲回一贴:各有情识可不同,但各有情之共者是心。 玄兹 11:00:48 1/30/02 (4)
哈哈,玄兄,两周还没到哩。。 常如 11:29:01 1/30/02 (440)
习习,先去唯识扫盲就不会问这等愚蠢的问题。:) 玄兹 14:25:01 1/30/02 (16)
嘻嘻,不好意思,看来“辞海”读得是不多。。 常如 15:27:25 1/30/02 (869)
xixi,唯识学上的几个基本概念 玄兹 16:11:34 1/30/02 (5K)


为了破我才讲唯识,你如何能从中看出唯我论来呢? 大千 22:27:08 1/27/02 (无内容)

理论困境的相似
此难只是就唯识学理论形态上的绝对多元论而发,并非是说唯识论是唯我论。唯我论的特点在于认为只有为我的世界之存在乃是自明性的,在我之外的,其存在乃是不可知,所以自我他人的及之外的世界之存在乃是超越物,此种困境正由其绝对多元论所致。唯识学既以阿赖耶识为各各有情各各有之,则从理论形态上必面对同样困境。
慕藏 11:32:25 1/29/02 (294)

这叫机械类比,说“唯识学理论形态上的‘绝对’多元论”有根据吗? 大千 11:53:52 1/29/02 (无内容)

赞同大千兄所说的,那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那至少是对唯识学的误读和误判 旁遮尸弃 12:31:35 1/30/02 (无内容)


嘻嘻,如果....
在人家原贴标题的学字后面添个"人"字,
是不是值得考虑?
唯识学实际上没这问题.但学唯识的人很多有这问题.解决这个
问题正是学唯识的目的之一.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好像没有表达
出来呀.至少没很清楚表达出来呀.大千的团体努力呀.
二麻子 02:50:06 1/30/02 (220)

此是唯识学中本有之问题,麻兄恐是一时失语了。
智周《了义灯记》中明及此问,举一人伐树之时为伐己所变,为也伐他识所变,记中乃以各所变互为增上缘来解说。
慕藏 15:31:12 1/30/02 (102)

这个可未必了。。。
自有维识来,解释注疏极多,未必各家之说全都正确。然而这仍然是人的问题。

比如一个数学问题,一万个人做不出来也不打紧,只要有一个人做得对,这问题就是有解的。
二麻子 22:37:51 1/30/02 (166)


看不出“互为增上缘”与“绝对多元论”的逻辑关系,能否赐教一下推理过程。 大千 18:08:14 1/30/02 (无内容)


确实需要努力!
确实需要努力!
若认为唯识宗想揽尽天下疑难怪题做回答固然是误解,因为这本来就不是它的使命!认为唯识以外的宗派能圆满回答那些问题也一定是误解,回答那些问题同样不是它们的使命。尽管从表面上它们表现出非常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于觉得唯有自己能承担此项使命,有巨大的实践优势。而实质上只是语言优势,是通过舍去语言的精确度作为代价的。

那末,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是否要为自己的母语是一种描绘较之不甚精确的语种,获得天生具有一种包融能力而庆幸?

同时问一句:染污心缘起和清净心缘起教法所引导的解脱还灭等值吗?
旁遮尸弃 13:11:04 1/30/02 (501)

Good point. 二麻子 22:32:00 1/30/02 (无内容)


说得是呀,是有这问题的人的问题。
佛教法门里好像也就唯识的名字带个“唯”字,这唯就是唯独、仅是、只是的意思,所以即使从最表面上看,即使用世间学的理解,能说唯识学是多元论吗?如果把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就叫做多元论的话,世上哪家不是多元论?再加上“绝对”二字,更不知根据何来,佛学里哪有绝对的东西?慕兄琢磨琢磨?
大千 08:00:02 1/30/02 (282)

在何种意义上说唯识是多元论
首先,大乘佛教并非只唯识学带一唯字,中国传统的判教理论中,(虚妄)唯识与(真净)唯心见地本自不同,而皆称唯。
唯识之唯也非唯独,独有之义,唯具三义此窥基大师所明论,谓显胜简择及决定义,唯识并非唯有心识之义(否则法相门中何更开五法中之余四法如色法等?)——此义暂不多论。
说唯识学为多元论者乃从哲学形态上考察。虽佛法决不能仅以哲学思辨视之,然也必包含哲学的层次。唯识学以阿赖耶识为万法生起持住依托之本,而阿赖耶乃一一有情各各平等具有,故论中特明释唯识之义非谓只一有情之识,此即显见唯识教理从哲学上看乃是多元论之体系,更有何疑?所以更加一绝对者,只为强调其多元论特性,以有情既自无量则阿赖耶识也自无量,此无量之第八识为本,一一一有情如是各各得现自界,如何不是绝对多元论。
   与此相对,则如来藏体系可称绝对一元论,彼教以一切有情同共唯一如来藏故。
   唯识学堪称教海,本欲以八识五法三自性收括诸法,从正面解说其性相,与中观唯以破为显不同。然正以正面解说之故,理论上必不能做到完全自洽,此实为任何一种哲学体系所共有之特性,今问难者,只为显示决不可以为一切疑难皆以于经论中显了解释。那些以唯识为究竟了义更无有疑,更以此而非难他宗者,恐实由于未深入之故。
    说唯识理论上之根本难题类似于唯我论,只是就其某一点上的相似性而言,此即对象存在之客观性问题,对于唯我论而言,不存在所谓客观对象,一切对象皆是为我存在之对象,因在我之外者实已不可知不可论。这在认识论是实有其价值的,因为认识只能以各自经验的内部为出发点和地基。但是常识会有一种根本性的直觉,我们生活于中的世界乃是一公共的客观的世界,我们对它的经验可以是各自私有而不同的,但世界之存在则是客观的。从唯识的理论来看,这种直觉正中一种迷执,世界本来就不是公共的,各有情实际上是生活在各自的世界中,客观性只是一种因相似性而产生的错觉。因此真相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一个相似的梦。单从理论的建构来说这可以自圆其说,但是真能让人信服地接受这样一种理论吗?这将意味着这个本自为各有情各自所作的梦竟然会如此的相似乃至其中的每一粒尘埃也是相对应的。如若你真的明白了唯识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解释,你会明白这确实是太“不可思议”。但佛教既是理性的宗教,在一切问题上都应以理抉择则决不能用不可思议作为逃避思考的借口,再一次用一种浅显的方式来表述唯识学的这一根本难题:
    当我喝茶的时候,我所用的杯子乃是己分阿赖耶识所变之色法,而如果此时你就坐在我的身边,你所能触及的那看似同一个杯子实际上是“你的”阿赖耶识所变,它们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杯子,实际上这里有无数个杯子,每一个人都只能用其自身阿赖耶所变者,你能想象这情景吗?
慕藏 15:22:18 1/30/02 (2K)

此贴里也具有些极好的看法,尽管。。
麻子不能全面同意所有的看法。
二麻子 22:34:33 1/30/02 (31)


真相应该是不一不异的吧。
唯识学侧重于从“不一”的角度去论说,所以看起来象是多元论,如来藏侧重于从“不异”的角度去论说则看起来象是一元论。
总之,真相是不能用语言去完备地概述的,正如你贴中所说:“然以正面解说之故,理论上必不能做到完全自洽”。
善来 01:23:52 1/31/02 (217)


嘻嘻,换个例子可能更明显突出这个问题。

说阿赖耶识是“众生个个别有”不能说是错的,但
一定要看明白这里说的是众生--未能超越能所二
元对立之凡夫。并不应该将此说法增益到阿赖耶识
是个个独立的“存在”--自性有。阿赖耶的相对
独立性其实就是众生执着,依佛法修证破执时,这
个独立性就显现出非真了。如果硬将此凡夫位所显
的相对独立性绝对化,就会有慕藏兄指出的问题,
请看下面的例子。

比如庆典上鸣礼炮三响。一万人看是三响,十万人
看也是三响。借电视转播,百万十亿人看还是三响。
不仅仅人看如此,狗看也是三响。尽管每人及狗等
所见(个体体验)这三响可以有所不同,三响却是
不会变成一响或五响的。比如狗,可以测量起神经
脉动,依然是三次。录相重放,三年后叫个人或猫
来看,还是三响。若说一切前后见此的众生每个阿
赖耶识里种子都是如此配合好了的,嘻嘻,不是不
能说,只是很难令人信了。有点象当年地心说要解
释各种行星天象,就一个个地添加“本轮”。说是
能说,不过一比日心说,就没人信了。象上述现象,
直接的解释,就是因缘和合所成,每众生不过是在
这因缘和合(共业)里,体会与自己相关联那个方
面(别业)。何必每众生都要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
copy一份种子?

所以,唯识讲种生个个自有相互独立的阿赖耶识,
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决不可以绝对化。
二麻子 01:03:58 1/31/02 (1K)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浏览次]

--------------------------------------------------------------------------------



本贴于2009-09-29 08:55:34在 乐趣 哲学宗教慈氏学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关闭]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