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322兄不知注意到没有:疑虑--平常是什么样的人。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您的两个意思:
  “将“一粒粒如似珍珠”的理论穿成一个整体,并寻求“相互之间没有矛盾”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但思维的结果一定要对比各种经论”
  和
  “若以法解法,以经解经,成立所谓会通之义,则是理解上存有法之有自相的缺处,未能明了一法摄万法,万法摄一法的法法互摄的道理,”
  ------------------
  您是希望我“一定要对比各种经论”,还是希望我不要“以法解法,以经解经,成立所谓会通之义”?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您心中之疑并未完全解开。
  其实,问题之所在,在于我讲的东西不适合您的需求程度,对您不太应机。一个另外的例子,zf兄讲中观和如来藏的会通,可能比较适合您现在的需求程度,所以您会有共鸣。同样类型的会通之论,不同的感受,差别在于是否应机,如此而已。

  “于心里实际处没有差异时,方可认此为正解,然不可以此正解做实解会,否则又落入圈套。”
  ----------------------
  这是对的。但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如果我心里实际处没有落实,没有定解,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指出一个有些名气的派别的一些结构性矛盾,还能给出解答,的确有些不可思议。您心中之疑来源于哪里呢,可能有如下来源:
  1。别人说平常无实际领悟,你跟着说;
  2。一个人思辩性很强,则必然没有禅定经验,没有实际领悟。古代或许会有二者兼顾的人,现在则不可能有。
  3。平常指出您敬佩的人的差错,您心中疑念大起。
  在这里,我能告诉您的只是,我的思想倾向是藉教悟宗--古禅宗的路子。

  “譬如解说大悲,若依“将自己对亲人的悲心无限推广出去”讲解,则为俗谛讲解,若依“同体大悲”讲解,则为真谛讲解。”
  ------------------
  我只能告诉您,“同体大悲”的讲解,不一定是真谛,而且一般情况下不是真谛。一个例子是,外道(就思想倾向而说的)说众生都是某“不变的东西”或“不变的一面”的显现,众生一体,同体大悲。"阿赖耶非一非异”的问题其实也是一样。这些俗谛的问题,大概知道一下就行了,得本不愁末,真俗之差异处树立正见,才是要下功夫的地方。一般人正好本末倒置,在不太关键的地方浪费很多唇舌,这时也不讲“禅定直观就行了”,也不批评“太多思辩”了,大概这就是一般人之所以为一般人的地方。想起您举的例子:大人说“吃了”和小孩说“吃了”含义不一样,不能说达到了名言共许,用来说这件事倒正恰当。


  后学以为这正是师兄问题所在,安立三性是如实显现真实法义,非需以“未悟前”,“悟道后”及“觉悟”,作为成立依据,因为其本身就是了义故,只此而已,不须其他。
  ----------------
  您是否省悟到,这样的理解才是“理解上存有法之有自相的缺处,未能明了一法摄万法,万法摄一法的法法互摄的道理”。

  师兄探讨问题的勇气是值得赞赏的。不过,如果觉得暂时从我这里得不到什么启发,那就在能得到启发的地方多下些功夫。
  我所知道的自然的道理是:理论上融通各宗和藉教悟宗都是少数人的专利。自古以来,求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


本贴由平常于2001年10月29日10:22:08在〖慈氏学论坛〗发表.


原标题:【试评平常师兄之总结篇。】是1234322在2001年10月27日14:05:44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