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师兄,后学实不敢作此定解。菩提心的文字表义,内涵好似颇多,正好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本贴内容为转载作品,版权为原转载处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网海莲舟论坛”有一篇佛日居士的文章,在此转来部分供参考,全文可到莲舟论坛看。
------------------------------------------
题目:     佛 日:两部大法的菩提心说
----经论所指示的菩提心
  两部大法中,胎藏界(梵语garbha dha^tu)法之“胎藏”,指众生本具的佛性、理性、成佛之因,喻如婴儿孕于母胎,真金藏于金矿,此即是大乘如来藏系经论中所说的如来藏、佛性。胎藏界法宗依的《大日经》,开篇《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指出法身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所证不可思议的“一切智智”,以“菩提心为因”。此所谓菩提心,指菩萨初证真如时对自心的如实了知。经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又云:“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明言菩提即是对自心的如实了知,菩提须向自心中去寻求。菩提(bodhi)意译“觉”,特指佛菩萨对宇宙人生真实本面的如实大觉。如何从自心中去寻求这种大觉,如实了知自心?经中大日如来告秘密主(金刚萨埵):应从如实观察自心的本来清净、空、了不可得去“识知自心”: 

  “佛言:秘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心不可得。秘密主!如来应正等觉,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紫,非水精色,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秘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无色界同性,非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趣同性。秘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见非显现。何以故?虚空相心,离诸分别、无分别。所以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即同菩提。如是,秘密主!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 

  从心性论角度看,这段佛言说明心性本来清净,因为心无形无相,超越时空,没有质的规定性,远离众生的一切意识分别,找不到它的实体及住处,只有用众多的“非”遮遣一切意识分别的方法来描述它(“遮诠”),或将它的性质比喻为虚空。佛菩萨所证的“净菩提心”,也是如此,故云:心、菩提、虚空三者不二。这同大乘经中的心性本空、心性本净说,完全一致。 

  按《大日经》之说,众生心性本来清净,与菩提不二,然而众生为何痴迷不觉,轮转生死?《住心品》回答说:那是因为众生被粗、细、极细三重妄执所障蔽缠缚,向外驰逐,不能如实了知自心,从而生起具有染污性、生灭性的贪心、无贪心等一百六十种妄心,在这些妄心的驱使下造有漏的善恶业,被业力牢牢拴缚于生死海中。欲证得净菩提心,须通过如实观心,超越百六十种世间妄心,破除三重妄执,偈云: 

  “越百六十心,生广大功德: 
  其性常坚固,知彼菩提生。 
  无量如虚空,不染污常住, 
  诸法不能动,本来寂无相。” 

  超越百六十种妄心后,证得的菩提心具有坚固不变、无量无际、清净不染、常住不动、寂灭无相等性质,与生灭无常、染污执着的世间妄心截然不同,此心即是常住法身、菩提、涅槃,证见此心即可谓之成佛。密教认为利根者通过密法修持,一生便可破三重妄执而证见菩提心,故云即身成佛,这与慧能大师所说的“见性成佛”可谓同调。 

  于唐玄宗朝来华传胎藏界法,被称为“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印度高僧善无畏(637—735),在其所传《禅要》中说《大日经》所言菩提心,“直是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名为大圆镜智。上至诸佛,下至蠢动,悉皆同等,无有增减。”他将此生佛同具的自性清净心比喻为一轮满月,此喻含有三义:“一者自性清净义,离贪垢故;二者清凉义,离瞋热恼故;三者光明义,离愚痴暗故。”具清净、清凉、光明之性的自性清净心,是离贪瞋痴等烦恼、无明污染、障蔽的本心。将菩提心形象化为一轮满月,见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等,后者谓“此菩提心本无色相,为未来成就诸众生故,说如月轮。”月轮之喻,只是使众生悟入菩提心的一种方便,一种使人容易理解菩提心的表诠方式。 

  善无畏弟子一行(673—727)据其师讲述撰成的《大日经疏》(别本题《大日经义释》)中,点明经中所说的菩提——心实相,即是显教一切经中反复述说的诸法实相,不过显教经中“或说诸蕴和合中我不可得,或说诸法从缘生,都无自性,皆是渐次开实相门”[1],《大日经》则开门见山,直指众生心之实相即是菩提,乃顿开实相门的顿悟法门。《大日经疏》还依经中“我觉本不生”、“云何真言教法?谓阿字门,一切诸法本不生故”等佛语,说密教之心髓、顿见菩提心之要,在于观心本来不生之实性而证见“本不生际”,谓“本不生际者,即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即是阿字门。”[2]梵文阿(a^)字,为开口发声之初音,是一切声字之母,密教用之表“本不生”、“本初”义。“本不生际”即本来无生无灭的实际或实性,具有万有存在之最终依据、终极实在的意味。《疏》云:“万法皆依净心,净心适无所依。”[3]谓万法最终所依的自性清净心,是无有依处、不依赖一切而本有自在的终极实在,这终极实在并非万有之因,而是万有之体:“当知万法唯心,心之实相即是一切种智,即是诸佛法界,法界即是诸法之体,不得为因也。”[4]“体”,梵语为svabha^va或bhava,为实体、体性、本质、存在的根本条件之义。日本天台宗密教(台密)依此义倡阿字体大义,谓阿字所表本不生义为万有之体;东密则倡六大体大说,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为万有之体,空海《即身成佛义》云:“六大为法界体性”。 

  两部大法中金刚界法之“金刚”(Vajra),指五方五佛证得的五种如实知见一切、自在无碍的智慧,这五种智慧分别为众生的五、六、七、八、九识所转:东方阿閦(不动)佛所表大圆镜智,为第八阿赖耶识所转;南方宝生佛所表平等性智,为第七末那识所转;西方阿弥陀佛所表妙观察智,为第六意识所转;北方不空成就佛所表成所作智,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所转;中央毗卢遮那佛所表法界体性智,为第九阿摩罗识所转(应言本具)。阿閦等四方四佛所表大圆镜等四智,实皆为一中央毗卢遮那佛智慧的四个方面。如果说胎藏界法所言菩提心指大日如来的理法身或因菩提心,金刚界法所言五智则为大日如来的智法身或果菩提心。《大日经》明言:“菩提心为因”,意谓初地菩萨见道后所发胜义菩提心为成佛之因,五方佛所表五智则为此菩提心因种子所结出的硕果。 

  与胎藏界法一样,金刚界法也将菩提心比喻为满月,说其清净无垢。该界法所宗《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偈云:“我已见自心,清净如满月,离诸烦恼垢,能执、所执等。” 

  总之,两部大法所宗依的经典中所言菩提心,指初地菩萨亲证心实相的因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和佛圆证心实相的果菩提心,都是如实观心、离烦恼无明而证得的胜果。质言之,两部大法是从佛果境界出发指示心性的。但两部大法特别是依经发挥的唐密、东密、台密,从即身即佛的见地出发,认为佛菩萨所证净菩提心,潜在于众生无明妄心,即是众生无明妄心的实性、实相或“本源”。《大日经疏》卷四、卷十二说汗栗驮(hv!d,意译真实心、坚实心)指人类的“肉团心”(心脏),此即是自性真实心。龙智造《金刚顶瑜伽宗发菩提心论》以月轮比喻众生无明妄心中有清净之性,论云: 

  “一切有情于心质中有一分净性,众行皆备,其体极微妙,皎然明白,乃至轮回六趣亦不变易,如月十六分之一。” 

  就像月亮的光明乃是本具,众生心性中本具一分净性,如初生时的月芽,随着观心修行,妄尽明现,如月芽逐日增大,终至圆满无缺,成佛之时,自性清净心的本面便如满月般全体呈现。众生心质中本具的一分净性,后人或依唯识八识说释为阿赖耶识中的本有无漏种子,或依九识说释为第九阿摩罗识。




本贴由云飞月于2002年6月26日12:37:48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俱乐部

原标题:【菩提心是生灭法,可以生也可以失,生灭法是因缘和合成的,所以都是因缘法。】是大千在2002年6月26日11:40:59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