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云寺佛学院妙境长老用两年多时间详细讲解了《瑜伽師地論》,今后我们将陆续发布根据录音整理的文稿。


卷二十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瑜伽師地論讲解

【卷二十三】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上一页 

 TAPE 260

  戍二、飾好端嚴二 亥一、釋二 天一、辨相

  既角武已,復作是思,我應沐浴,便以種種清淨香水沐浴其身。

  這個於食知量,這一科裡分四科,第一科徵,第二科標,現在是第三科的解釋,解釋裡面分二科,第一科是廣辨,這一科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分三科,第一科由正思擇食於所食,第二科是不為倡蕩,這二科都解釋完了。現在是第三科不為憍逸等,這一科,分二科,第一科徵,第二科解釋,解釋裡面第一科舉為憍逸等,這一科裡分三科,第一科總標,第二科別辨,分二科,第一科是憍逸,這一科也解釋完了。現在是第二科飾好端嚴,這一科裡面分二科,第一科是解釋,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辨相,辨這個飾好端嚴的相貌。是角武已,前面這一段是說到憍逸,是和人家比武,是這個意思。『復作是念』,這件事作完了以後,他心裡面又這樣思惟,我應去沐浴,比武必是出汗了,所以去沐浴,便以種種清淨的香水沐浴他的身體。

  沐浴身已梳理其髮。

  來梳理整理他的頭髮,『梳理髮已』,種種的妙香,用塗其身。

  既塗身已。

  既然塗在他的身體以後,復以種種上妙的衣服,種種的華鬘,種種的嚴具,莊嚴其身,這個華鬘,鬘就是纓絡,就是用種種的寶做出來那個莊飾品,還有其他的種種嚴飾的資具,來莊飾他的身體。

  天二、釋名

  此中沐浴理髮塗香名為飾好。

  前面這一科是辨相,現在第二科釋名。此中說到沐浴,說到理髮,說到塗香,這就叫做飾好。

  既飾好已,復以種種上妙衣服華鬘嚴具莊飾其身,名為端嚴

  這二個意思說完了。

  亥二、結

  如是總名為飾好故,為端嚴故,食於所食。

  就是這個人為了飾好、為了端嚴,要食於所食,要食一些很多很多的美飲食。

  酉三、結顯

  彼既如是憍逸

  這下面第三科結顯,說是那個人既然這樣子憍逸飾好,『身端嚴已』。

  於日中分或日後分。

  這個日中分,日的後分,如果分晝三時,夜三時,那麼就這個日中分,就是白天的中分,如果分四分呢白天也分四分,那麼夜間也分四分,這樣子一分是三個鐘頭,三四十二個鐘頭,那麼白天的十二個鐘頭的中間的六小時是中分,或日後分,後邊的這三個鐘頭。

  臨欲食時。

  接近想要吃飯的時候,『飢渴並至』,又飢又渴。

  於諸飲食極主希欲。

  對於這個飲食,很生很強烈想要吃的心情。

  極欣極樂不見過患

  即欣極樂,極樂,或是極樂不見過患,他看不見飲食裡邊有種種的過患。

  不知出離。

  不知道從種種過患裡面出離。

  隨得隨食,復為數數倡蕩憍逸,飾好端嚴,多食多飲,令身充悅。

  看這個︽披尋記︾:『於諸飲食極生希欲等者:此中極生希欲,謂於未得諸飲食的時候,叫做極生希欲』;『極欣』是什麼意思呢?『謂於已得未受用時』,已經得到諸飲食,就是飲食已經現前了,但是他還沒有送到口裡邊的時候,這時候叫做『極欣』。『極樂』是什麼意思呢?謂於已得正受用的時候,這時候叫做『極樂』,這裡分這麼三個時期。

  申二、翻倒不為二 酉一、例非

  諸有多聞聖弟子眾,以思擇力深見過患。

  前面是第一科,第一科舉為憍逸等食於所食,現在翻例不為,就是翻過來不為憍逸等而食於所食,這是這樣意思,分二科,第一科是例非,是『諸有多聞聖弟子眾』,前面那一個不是佛教徒,現在這個,『諸有多聞』,就是有很多的佛教徒,而是多聞佛法的佛教徒。

  『以思擇力深見過患』,他在食於所食的時候,他從佛法裡邊得到了智慧,用這個智慧來觀察這思擇力,『深見過患』,這個觀察的力量使令這位佛教徒,深深的感覺到飲食裡邊有很多的過患。

  善知出離

  他能夠有智慧,從過患裡邊出來,前面已經說到什麼什麼過患。

  而食所食。

  有這樣的心情而食於所食。

  非如前說諸受欲者。

  這個佛教徒不同於前面說的那些人,那些人是享受諸欲的人,食於所食,那些人食於所食的時候的心情是一樣的,和佛教徒不一樣。

  酉二、顯正

  唯作是念。

  現在第二科是顯正,『唯作是念』,這個佛教徒他在吃飯的時候,他心裡能作這樣的觀察。

  我今習近所不應習所應斷食。

  我現在『習近』,數數的來親近這件事,數數的要吃飯,『習近所不應習』,所不應該數數親近的事情,就是吃飯,而這件事應該要把它斷掉,不要吃東西,『所應斷食』,我今習近所不應該親近的事情,所應該斷掉的,不要吃這些東西。這個沒有學習佛法當然不知道這件事情,學習了佛法以後會知道段食這件事,就是欲界的人有這件事,色界天上的人,他們不吃這種飲食,沒有這種飲食,就是得了聖道,遠離了三界身體的人是沒有這件事的,他以禪悅為食,以法喜為食,沒有段食這種事情的。

  為欲永斷如是食故。

  那麼佛教徒他心裡面有這樣的想法,那麼他怎麼辦呢?就是他吃這種食的時候,他心裡面還想要永斷這種食,但是暫時還非吃不可,但是吃下去這個東西你若修學聖道成功了,就能斷掉這些飲食的。

  這個看這個︽披尋記︾:『唯作是念等者:謂如前說為憍逸故』,那些非佛教徒,他為了憍逸故、為飾好故、為端嚴故、食於所食,他的目的是這樣子。『是名所不應習、所應斷食,諸有多聞聖弟子眾,為欲永斷如是所食,是故厭離惡賤驚恐而作是念』,對於這件事不是那麼執著,厭離這個飲食而惡賤這個飲食,而對這個飲食有驚恐的想法,所以有這種的觀念而食所食的。這是第三科不為憍逸,下邊是第四科為身安住,分二科,第一科徵。

  午四、為身安住二 未一、徵

  云何名為為身安住食於所食。

  這個佛教徒修行人,他要吃這個飲食的目的,『為身安住而食於所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下邊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叫做安住。

  未二、釋二 申一、名安住

  謂飲食已壽命得存

  那麼這條命可以活下來,『非不飲食壽命存故』,你若不吃東西,這壽命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吃了飲食就可能活下去。所以名身安住。

  申二、顯所為

  我今受此所有飲食壽命得存。

  這底下,下面第二科是顯所為,前面解釋這個安住,說我今接受了這些飲食,壽命得以存在,,『當不夭沒』,當不會中間就死掉了。

  由是因緣身得安住能修正行。

  能修學聖道是『永斷諸食』,修學聖道成功了,就永久的不再吃這些東西了,這樣說就是『未成道業應受此食』,是這樣意思。

  看︽披尋記︾:『永斷諸食者:前說諸受欲者,食於所食,或為倡蕩、或為憍逸、或為飾好、或為端嚴,如是皆墮欲樂行邊』,這些非佛教徒他的飲食的目的是這些,那麼這都屬於欲樂行邊,屬於這一邊的事情,『能壞梵行、能障梵行』,這樣的目的是食於所食,能夠破壞他的聖道,他不能夠修梵行,能障梵行,能障礙他修梵行,能令種種諸惡不善尋伺現行,因為目的是為了欲,這麼多的欲,吃這些飲食,所以也就會使令他種種的有罪過,罪過的這些分別心都出來了。是『永斷如是食故』,佛教徒目的和非佛教徒不一樣,他的目的是要永斷這些飲食故,為了修學聖道,永斷諸食,這樣子才吃這些飲食,所以『是名永斷諸食』,是這樣意思。

  午一、為暫支持二 未一、徵

  云何名為為暫支持食於所食

  下面第五科是為暫支持分二科,第一科徵,怎麼叫做為了暫時的支持的生命,支持這個生命食於所食?這是問,下面第二科是解釋,分二科,第一科舉二存養,分三科,第一科是標列。

  未二、釋 申一、舉存養三 酉一、標列

  謂略說有二種存養,一有艱難存養,二無艱難存養。

  怎麼叫做支持,為了暫時的支持而食於所食?下面回答,謂略,略說簡要的來說此,這個問題是有二種存養,要滋養這個生命得存在,但是這個情形有二種,

  這是一有艱難存養,二無艱難存養,有這麼兩種。這是標出來這二種,下邊第二科辨相,分二科,第一科有艱難存養,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酉二、辨相二 戊一、有艱難存養三 亥一、徵

  云和名為有艱難存養。

  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亥二、釋三 天一、有苦

  謂受如是所有令食,數增飢羸困苦重病。

  目的這個飲食是使令身體健康的,結果你吃這種飲食,『數增飢羸』,反倒數數的增加了你的飢餓,身體贏弱,使令身體反倒壞了,吃這種飲食,會這樣子困苦重病,因吃這種飲食,能令你得重病的困苦,這是一種飲食。

  天二、有樂

  或以非法追求飲食,非以正法。

  是第二科有染污,或者是以非法,不合道理違犯了國家的法律,佛教徒不但是違犯了國家的法律,也違犯了佛所制定的戒律,叫做非法追求這個飲食,也就是財富非以正法,而不合道理追求這些飲食。

  這個看這個︽披尋記︾:『或以非法追求飲食等者,此中非法,謂如前說』,像現在文的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或依矯詐』,就是欺騙的手段去賺錢去,『或邪妄語』,或者是用妄語來賺錢,『或假現相或苦研逼或利求利』,這前面都解釋講過了,種種的狀相應知這就叫做非法,以非法去追求財富。

  得已染愛,耽嗜饕餮,迷悶堅執面著受用。

  他用種種的非法的手段去欺騙這個飲食,騙取來的飲食得到了以後,染愛,染著得很厲害『,耽嗜饕餮迷悶堅執湎著受用』,下面有解釋這幾句話。

  天三、有障

  或有食已令身沈重無所堪能不任修斷。

  現在第三科是有障礙,有障,或者有的飲食你吃下去以後使令你的身體沈重,無所堪能,什麼事情都不能做,餓的時候還能做一點事情,一吃飽了以後,這個飯

  會發生一種作用,這個飲食它使令你身體沈重,什麼也不想做,『不任修斷』,就是不能夠修學聖道斷煩惱了。

  或有食已令心遲鈍不速得定。

  或者是這種飯你吃完了以後,便令你心情遲鈍,『不速得定』,你遲鈍了,修止觀的時候修不來,所以你得定也就會緩慢了。

  或有食已令入出息來往艱難

  或者有的飲食你吃下去以後,使令你這入息和出息來往有困難。

  或有食已,令心數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

  或者有的飲食你吃下去以後,使令你這個心數數的惛沈,就是想要睡覺,為惛沈睡覺來纏擾,也是不能修學聖道了。有這個事情,有的東西吃下去使令你身體熱的厲害,那麼相反的吃下去的東西令你冷,這就是飲食有問題。在這生理上現出來。所以修止觀的人,你要作一個記錄,說一天就坐半小時,那也沒有什麼,不需要作記錄。若是你坐幾個鐘頭,幾個鐘頭靜坐,你作一個記錄,我這回吃了什麼東西,然後你靜坐的時候有什麼反應,久了你就知道什麼東西你吃了不相應,什麼東西吃下去相應,就知道了。

  亥三、結

  如是名為有艱難存養。

  這是結束這一段,前面這個說的,就是你這個飲食能造成你的困難,反倒是障礙了你的用功修行。

  看這個︽披尋記︾:『得已染愛等者』,這下面這段文,『樂著受用是名染愛』,就是特別的歡喜吃東西,對於吃飯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喜樂堅湎是名耽嗜』,就是很堅固的執著,特別歡喜吃什麼東西,什麼東西不歡喜吃,執著的很厲害,是名叫做耽嗜。

  『希求更得是名饕餮,不觀得失是名迷悶』,迷悶就是不覺知的意思,吃這種飯,吃這種飲食的時候,不去觀察裡邊有得有失,有的對自己有利益,有的對自己有傷害的,他不管,只要我吃的舒服,我就歡喜吃就吃了,不觀得失,是名叫做迷悶。

  『攝為己有不能捨離,是名堅執』,這個堅執這麼講,就是得到了這種飲食以後,這種財富以後,就屬於自己的不能夠捨離,對於這件事,不能夠…不能捨離,不能改變自己,是名叫做堅執。『耽樂受用無所顧惜是名湎者』,就是愛著受用這個飲食,『無所顧惜』,其他的都不管了,那麼就叫做湎著。

  戊二、無艱難存養三 亥一、徵

  云何名為無艱難存養。

  這是第二科,這是先徵,下邊就解釋。分三科,第一科無苦。

  亥二、釋三 天一、無苦

  謂受如是所有飲食,令無飢羸,無有困苦及以重病。

  這是說這個人,這個修行人,他去受用這樣的飲食,使令這個身體不飢餓,也不羸弱,就會強壯起來。『無有困苦及以重病』,不會因為飲食,使令你得到很多的困苦,很多的重大的病,疾病,不會有這件事,那麼這是一樣。

  天二、無染

  或以正法追求飲食,不以非法。既獲得已,不染不愛,亦不耽嗜,饕餮迷悶,堅執湎著而受用之。

  『或以正法追求飲食,不以非法』,或者這位修行人,他去求這個飲食的時候,是合法的,而不以非法的手段來欺騙人。『既獲得已,不染不愛,亦不耽嗜,饕餮迷悶,堅執湎著而受用之』,也還這樣子。

  天三、無障

  如是受用,身無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無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

  這第三科無障。受用這樣的飲食,吃下去以後呢?身體沒有沈重的感覺,而『有所堪能』,能做事情,『堪任修斷』,『令心速疾得三摩地』,吃這種飲食,使令你容易得三摩地,『令入出息沒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有這個事情,這是無障。

  亥三、結

  如是名為無艱難存養。

  『無艱難存養』,所以這個,你如果真實是每一天坐很多個鐘頭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這個飲食,有的時候是你靜坐的時候出現的事情,出現的各種境界,有一部份是從飲食中來,如果你注意了呢,這一分障礙的事情就沒有了。下邊第三科料簡。

  酉三、料簡

  若由有艱難存養壽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有罪,亦有染污。

  若是這個人他,吃的飲食是艱難的存養,屬於這一類的,壽命是還可以活下去,身體可以繼續地安住。『此名有罪』,但是這件事是有罪過的,也是不清淨的,因為你非法地去求得飲食是有罪過,而受用的時候,有很多的貪心也是染污。

  若由無艱難存養壽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無罪。

  因為是合法來的,『亦無染污』,受用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多的貪著心。

  申二、名暫支持

  諸有多聞聖弟子眾,遠離有罪有染存養,習近無罪無染存養,由是故說為暫支持。

  下面第二科解釋這個暫支持。『諸有多聞聖弟子眾,遠離有罪有染的存養』,這件事應該要改變自己,如果是有過失要遠離,『習近無罪無染的存養』,應該這樣,『由是故說為暫支持』,這叫做暫支持。是這樣意思。當然是暫時地支持嘛!這身體不會永久存在的嘛!

  午六、為除飢渴等二 未一、牒前總標二 申一、問

  問云何習近如前所說,無罪無染所有存養以自存活。

  這是第六科,這是辨,這個於食知量這個地方,這辨這一科裡一共就是六科,現在最後一科為除飢渴等,分兩科,第一科是牒前總標,分兩科,第一科問。云何習近如前所說的無罪無染所有的存養以自存活呢?這是把前邊的意思,在這裡重新地提出來,這是問,下面第二科回答。

  申一、答

  答若受飲食為除飢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如是習近無罪無染所有存養而自存活。

  『若受飲食為除飢渴』,你的目的,你接受這樣的飲食的動機,是為了解除去飢渴的問題,『為攝梵行』,這『攝』在這裡說就是修習的時候,為了修行聖道的關係,『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目的是這樣子,『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如是習近無罪無染,所有存養而自存活』的。這是回答,下邊第二科,這一問一答都是屬於標,下邊第二科隨標解釋,解釋這幾句話。分五科,第一科是為除飢渴,分三科,第一科徵。

  未二、隨標別釋五 申一、為除飢渴三 酉一、徵

  云何名為為除飢渴受諸飲食。

  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酉二、釋

  謂至食時,多生飢渴,氣力虛羸,希望飲食。為欲息此,飢渴纏逼,氣力虛羸,知量而食。如是食已,令於非時,不為飢羸之所纏逼,謂於日晚或於夜分,乃至明日未至食時。

  『謂至食時』就是到了飲食的時候,『多生飢渴』,心裡面有飢渴的感覺,氣力的虛羸,這氣力不強,氣力軟弱,希望有飲食。『為欲息此飢渴纏逼氣力虛贏知量而食』,這個人為了停下來,停止這個飢渴的這種煩惱的逼迫停止這個氣力的虛羸,『知量而食』,要知道量。『如是食已』,這樣子知量而食以後,『令於非時不為飢羸之所纏逼』。『非食』就是不是吃飯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身體的感覺,沒有飢羸的這種逼迫。『謂於日晚或於夜分』,就是白天的晚間,或者是在夜間,乃至到明日沒至食的時候。

  酉三、結

  如是名為為除飢渴受諸飲食。

  申二、為攝梵行三 酉一、徵

  云何名為為攝梵行受諸飲食。

  這是第二科,又分三科,第一科徵,第二科解釋。

  酉二、釋

  謂如其量受諸飲食,由是因緣修善品者,或於現法,或於此日飲食已後,身無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無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由是速疾有力有能,得所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

  『謂如其量受諸飲食』,這個為攝梵行受諸飲食是怎麼回事呢?『如其量』,你這個量是這麼多,你就受這麼多的飲食,你不能過量。

  『由是因緣修善品者,或於現法,或於此日,飲食已後身無沈重由』。於你能夠如量的受諸飲食,所以你在修善品的時候,就是修學聖道的時候,『或於現法或於此日』,或於現法就是現在,這個身體或是於這一天。『飲食已後』,吃完了飯以後『身無沈重』。『或於現法』,這個時間這範圍是廣大了,『或於此日』,這範圍小一點。『身無沈重』,吃完了飯以後,這身體沒有沈重的感覺,而『有所堪能』,能做事情,『堪任修斷』。

  『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無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由是速疾有力有能,得所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由於你如量而食,當然這裡面也包括智慧,你這樣子受諸飲食的時候,『速疾』就是很快地,你有力量,你有能力得所未得,這三句,『得所未得』是得初果,『觸所未觸』是二果、三果,『證所未證』是四果。

  酉三、結

  如是名為為攝梵行受諸飲食。

  結束這一段。

  申三、為斷故受三 酉一、徵

  云何名為為斷故受受諸飲食。

  這是第三科為斷故受,分三科,第一科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出故受。

  酉二、釋二 戊一、出故受

  謂如有一由過去世,食不知量,食所匪宜,不銷而食,由是因緣於其身中,生起種種身諸疾病。所謂疥癩皰漿●等,如前廣說由此種種疾病因緣,發生身中極重猛利熾然苦惱不可意受。

  『謂如有一由過去世食不知量』,這先解釋什麼叫故受,就是有這麼一個人,『由過去世』,就是以前,『食不知量』,他飲食的時候,他不知道量。『食所匪宜』,吃的東西是不應該吃的,不應該吃這個東西,『不銷而食』,吃下的東西沒有消化,在身體裡面沒有消化,他要繼續吃,又增加吃。『由是因緣於其身中,生起種種身諸疾病』,生了很多的病,所謂『疥』,疥的病、癩病、皰漿的病,●●就是咳嗽等,『如前廣說』,前面已經說了很多。『由此種種疾病因緣發生身中』,極重地、猛利地、熾然的苦惱,『不可意受』,這是令你心裡面不滿意的一種覺受,這叫做『故受』。就是過去的時候,食不知量引起身體很多的病痛。

  戍二、明為斷 酉三、結

  為欲息除如是疾病,及為息除從此因緣所生苦受,習近種種良醫所說,饒益所宜隨順醫藥,及受種種悅意飲食,由此能斷已生疾病,及彼因緣所生苦受,如是名為為斷故受受諸飲食。

  這是現在第二科明為斷,斷除這個故受。『為欲息除如是疾病』,為了想要解除去這麼多的病,『及為息除從此因緣所生苦受』,因為有病就引起很多的苦惱的感覺,解除了病,也就解除了病的苦惱,受苦。『習近種種良醫』,你要親近各式各樣的良醫,他所講的,『饒益所宜隨順醫藥』,醫生告訴你的話,你要聽他的話,『饒益所宜』,對你有很多的利益,對你是相宜的,你要隨順這個醫藥去治療這個身體,『及受種種悅意飲食,由此能斷已生疾病,及彼因緣所生苦受,如是名為為斷故受受諸飲食』。

  申四、為令新受當不更生三 酉一、徵

  云何名為為令新受當不更生受諸飲食。

  是第四科,分三科,第一科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酉二、釋

  謂如有一,由現在世安樂無病,氣力具足。

  就是前面的故受,經過自己的智慧的觀察,加上醫生的指導,加上醫藥的幫助,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後呢,就是令新受當不更生,不要再有這種苦惱的事情,說明這件事。『謂如有一由現在世安樂無病』,現在這身體很健康,心情快樂,沒有病痛,這氣力也具足。

  不非量食。

  他在飲食的時候,要知道量,不要『非量』。

  不食匪宜。

  不要食不應該吃的東西。

  亦非不銷而更重食。

  也不這樣。

  令於未來食住身中成不銷病,或於身中當生隨一身諸疾病。

  你若重食的話,不銷而食,而更重食,那就使令你未來,飲食還住在身體裡邊,就成了一種不銷化的病,不銷而病。『於身中當生隨一』,就是很多的病裡邊會有一種病,使令你身體裡面有病,有很多的病,什麼病呢?

  所謂疥癩皰漿●等,如前廣說,由是因緣當生身中,如前所說種種苦受。

  你若是不銷而食,就會生出來很多的問題。

  餘如前說。

  酉三、結

  如是名為為令新受當不更生受諸飲食。

  是這樣,這就是要知量而食。

  申五、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二 酉一、徵

  云何名為,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受諸飲食。

  這是第五科,分兩科,第一科是徵,怎麼叫做『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受諸飲食』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五科,第一科解釋,什麼叫存養?

  酉二、釋五 戊一、存養

  謂飲食已壽命得存是名存養

  你受用這個飲食以後,你的生命得以生存下去,這叫做存養。

  戊二、力

  若除飢贏是名為力。

  這第二科,吃下去的飲食能解除去飢贏的問題,這就叫做力,就是身體有了力量。

  戊三、樂

  若斷故受新受不生是名為樂。

  這第三科,你若能夠停止原來的很多因食不知量而引起很多的苦受,這件事解決了以後,而不會再有這種受了,叫新受不生,這叫做樂,就是沒有病痛,心情快樂,身體健康。

  戊四、無罪

  若以正法追求飲食,不染不愛,乃至廣說而受用之,是名無罪。

  這是第四科,是無罪。若是你能夠合法地去追求飲食,不以非法得到了飲食,以後『不染不愛乃至廣說而受用之』,就像前面說的,是名叫做無罪。

  戊五、安隱而住

  若受食已身無沈重。

  這是第五科安隱而住,若接到了這種飲食以後,身體沒有沈重。

  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如是名為安隱而住。

  巳二、結

  下面第二科是結束。

  是故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

  所以前邊在於食知量那一段文說:是故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

  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乃至廣說,是名廣辯於食知量。

  辰二、略義二 巳一、徵

  云何應知此中略義。

  前面是廣說,現在第二科是略義,就是說那一段的要義,分兩科,第一科是徵。

  巳二、釋三 午一、第一略義二 未一、標

  謂若所受食,若如是食,當知總名此中略義。

  第二科解釋,分三科,第一科是第一略義,分兩科,第一科是標,云何應知此中的略義,就是此中的要義,謂若所受食,若如是食,當知總名此中的略義』,就是『若所受食,若如是食』,這是兩句話,這就是前面這一大段文的略義,這是標。

  未二、釋二 申一、所受食二 酉一、徵

  何者所食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兩科,第一科解釋所受食,先是徵,『何者所食』,什麼叫作所受的食呢?這是徵。

  酉二、配

  謂諸段食,即餅麩●飯羹臛糜粥,如前廣說。

  下面第二科是配合,『謂諸段食』就前面說這個段食,即是餅或者●飯羹臛糜粥,如前面解釋,這就是所受食。

  申二、如是食二 酉一、徵

  云何而食。

  『云何而食』,這是第二科解釋這個如是食,先是徵。

  酉二、配

  謂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乃至廣說。

  下面第二科是配,怎麼叫作『如是而食』呢?『謂正思擇食於所食』,你要有智慧觀察你所食的飲食,不能夠得到什麼就吃什麼,不可以那樣子,『不為倡蕩』,前面解釋這個倡蕩,其實就是淫欲,不為這件事,『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莊嚴,乃至廣說』,不是這樣吃,而是『正思擇食於所食』,應該這樣吃。

  午二、第二略義二 未一、標

  復次應知此中略義,謂為攝受對治,為遠離欲樂行邊,為遠離自苦行邊,為攝受梵行受諸飲食。

  『復次應知此中略義』,這是…前面這一段是第一略義,下面第二段是第二略義,分兩科,第一科是標,『復次應知此中』的『略義』,『謂為攝受對治為遠離欲樂行邊』,這個攝受對治這句話,這個攝受啊,在這裏講就是學習的意思,要學習改變自己的錯誤,是這樣意思。這個自己啊,自己有錯誤自己要知道,然後要發心改變自己的錯誤,這樣這個人才能進步,你才能夠進步,自己發覺有錯誤不改變,那你就是停留在那裏,你不能向前進了。『為遠離欲樂行邊,為遠離自苦行邊』,這是一個,這是兩邊,太苦也是不對,你一定要,不願意享受欲樂,對修行上也是有障礙,『為攝受梵行受諸飲食』,這就是此中的略義。

  未一、釋四 申一、為攝受對治二 酉一、徵

  云何為攝受對治受諸飲食。

  『云何為攝受對治受諸飲食』,前面是標,下面這是解釋。解釋第一科先解釋這個攝受對治,先是徵,怎麼叫作攝受對治受諸飲食呢?這是徵,這是問。

  酉二、配

  謂如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

  下面是配,『謂如說言』,就是像前邊已經說過的話,『由正思擇食於所食』,這就叫作『攝受對治受諸飲食』,就是這樣意思。前面有一大科,就是解釋這個正思擇。

  申二、為遠離欲樂行邊二 酉一、徵

  云何為遠離欲樂行邊受諸飲食

  這是第二科先是徵,怎麼叫作遠離欲樂行邊受諸飲食呢?下面是配。

  酉二、配

  謂如說言,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於所食。

  這是遠離欲樂行邊的事情。

  申三、為遠離自苦行邊二 酉一、徵 酉二、配

  云何為遠離自苦行邊受諸飲食。

  這是第一科先是徵。

  謂如說言,為除飢渴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若力若樂食於所食。

  下面配『謂如說言』,就像前面已經說過,『為除飢渴』,飢渴是個苦事情為,『斷故受』,就是有很多的病痛,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以後的新受不要再有這種病痛,這就是遠離苦邊,自苦行邊。『為當存養若力若樂食於所食』,使令身體健康快樂,這樣子是遠離自苦行邊。

  申四、為攝受梵行二 酉一、徵 酉二、配

  云何為攝受梵行受諸飲食

  云何為攝受梵行受諸飲食呢?這是第四科。

  謂如說言,為攝梵行,為得無罪,安穩而住,食於所食。

  這就是為攝受梵行的意思。

  午三、第三略義三 未一、標 未二、列

  復次應知,此中略義,謂有二種,一無所食,二有所食。

  『復次應知,此中略義,謂有二種』,現在是第三個略義,分三科,第一科是標,第二科是列,是標出來有兩種,這個略義是有兩種,那兩種呢?一無所食,第二是有所食,這就是略義。

  未三、釋二 申一、別辨相二 酉一、無所食

  無所食者:謂一切種都無所食,無所食故,即便夭沒。

  下面第三科解釋,分兩科,第一科別辨這兩種食的相貌,分兩科,第一科先解釋無所食,『無所食者:謂一切種都無所食』,就所有的什麼餅飯什麼都不吃,這樣子呢,『無所食故即便夭沒』,你什麼都不吃就死掉了,這是不應該這樣子。

  酉二、有所食三 戊一、標列

  有所食者,有其二種,一平等食,二不平等食。

  下面說:『有所食者』,解釋這個有所食,分三科,第一科是標列,有所食分兩種,有其兩種,一平等食,二是不平等食。這是標列出來。

  戊二、別辨二 亥一、平等食

  平等食者,謂非極少食,非極多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非染污食。

  下面第二科別辨解釋,分兩科,第一科是平等食。先解釋這個平等食。『平等食者:謂非極少食,非極多食』就是知量而食,你不要說得吃得太少也不可以。也不要吃得很多。

  『非不宜食』,你吃得東西,不是不應該吃,也不要有這種過失。『非不消食』,也不是,不消化了。你還要再吃,那當然就是有病了,非不消化。『非染污食』,執著心太厲害了,貪,偏要吃歡喜吃這個東西,多多的吃,這個東西是…不!不願意吃,那都是執著,『非染污食』,這就叫作…你遠離這些過失呢?這叫作平等食,這個平等食解釋完了。

  亥二、不平等食

  不平等食者,謂或極少食,或極多食,或不宜食,或不消食,或染污食。

  下面解釋『不平等食者:謂或極少食』,這是不平等食,『極多食』,也是不平等食『或不宜食』,這個東西不應該吃嘛!偏要吃,『或不消食或染污食』,這就是不平等食。這個解釋完了。

  戊三、料簡二 亥一、辨二 天一、受用平等所食四 地一、非極少食

  當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令身飢贏,未生不生,已生斷滅。

  下面第三科料簡,再加以解釋,分兩科,第一科是辨,先辨這個受用平等所食,分四科,第一科非極少食。

  『當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因為你,你是平等食,你就不會吃得太少。若吃得太少呢?『令身飢贏』身體就會飢餓,而且贏弱,就沒有氣力了。你現在『非極少食』呢?所以這個飢贏,『未生不生』,不會再有飢贏的這種事情。『已生斷滅』要是已經有了飢贏,因為現在你不極少食嘛!飢贏的事情就停下來了。

  地二、非極多食

  由平等食非極多食,身無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

  『由平等食』,下面第二科,第二科是非極多食。『由平等食,非極多食』,不是吃得很多,所以『身無沈重』,就吃得太多了,身體就沈重。就因為你不吃得很多,身不沈重。也『有所堪能』,能做事情,能『堪任修斷』,靜坐也有這個能力,如前面廣說了。

  地三、非不宜食及不消食

  由平等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能斷故受,不生新受。由是因緣,當得存養若力若樂。

  『由平等食,非不宜食』,這是第三科非不宜食,及不消食。由於你是平等食,所以『非』,不宜吃的東西,你就不吃,非不消而食,『能斷故受,不生新受』,都沒有病苦,『由是因緣,當得存養』,是『若力若樂』、你身體也會有力量,心情也會快樂。所以下面是第四科,非染污食。

  地四、非染污食

  由平等食非染污食,當得無罪安隱而住。

  因為你是合法求得來的飲食,你就沒有罪,沒有罪,你心就安隱,安隱而住。

  天二、遠離不平等食四 地一、極少食

  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飢贏亦少存活。

  『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飢贏』,這是第二科,遠離不平等食。前面是受用平等所食第一科,現在第二科,遠離不平等食,分四科,第一科是極少食,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飢贏,極少食,壽命也能存在,但是你會飢、會贏,亦少存活,可能壽命也不會很久了,就可能會死掉了。

  地二、極多食

  由極多食,如極重擔鎮壓其身,不能以食所食消變。

  是『由極多食,如極重擔鎮壓其身』,現在第二科是極多食。由於你吃得太多,不知量、太多,吃完了以後,像什麼似的,就像極重的擔,鎮壓你的身體使令你很辛苦。『不能以時所食消變』,不能夠隨時把你所食的會消化,不能消化,吃太多了,你這個脾胃的力量不夠,不能消化那麼多,這是極多食。

  地三、不消食及不宜食二 玄一、不消食

  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或生隨一身諸病苦。

  下面第三科不消食及不宜食,分兩科,第一科是不消食,『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因為你吃太多,你不能消化,不能消化,這個食還在身體裏面存在,就有病了,就是成了不消化的病,『或生隨一身諸病苦』,或者引起來那一種病,在你身體裏面,因此而有各式各樣的病。

  玄二、不宜食二 黃一、例

  如不消食,由不宜食當知亦爾。

  『如不消食』,下邊解釋這個不宜食,分兩科,第一科例,如前面說這個不消而食,『由不宜食,當知亦爾』,不消食會引起病,你要不宜食而食的話,也是一樣,也會令你有病。

  黃二、簡

  此不宜食有差別者,謂於身中集諸過患,由此復觸極重病苦。

  這第二科是簡別。『此不宜食有差別者』,這個不宜食,你吃了這個不宜食的話,這個不宜食不同於那個不消食,『謂於身中集諸過患』,比那個不消食更厲害,會能集諸很多的病患,『由此復觸極重病苦』,由於你很多的病患過來,你心裏面就會感,這個『觸』就是感覺,你就會感覺到有極重的病苦來了,這是第三科。下面是第四科染污食。

  地四、染污食

  由染污食,非法追求諸飲食已。

  這個現在說這個染污食,染污食是什麼呢?就是你不合道理的追求諸飲食,這就是有罪過了。有罪過得到了以後呢?

  有染有愛,耽嗜饕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

  有染有愛,對於這個食有染有愛,耽嗜饕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這就是有染污的境界。

  亥二、結

  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遠離不平等食,故說於食平等所作。

  是『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前面是辨,下面是結束。『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遠離不平等食』,這佛教徒應該這樣子,受用平等食,『遠離不平等食,故說於食平等所作』,你要平等的;追尋那個平等食的方法,這樣去作。

  申二、顯諸句三 酉一、總標

  即此於食平等所作。廣以諸句宣示開顯。

  這是第二科顯諸句,前面第一科是別辨相,現在第二科顯諸句,前面說的這麼多的言句,來顯示這件…這個飲食的事情,分三科,第一科總標。』即此於食平等所作』,就是這位佛教徒對於這個食,能夠按照這平等食的方法去作,『廣以諸句宣示開顯』,前面這一段文用了這麼多的言句,來開顯這個平等食的事情。

  所謂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如前廣說。

  就是用這麼多的言句,來開示我們應該這樣子。

  酉二、別配二 戊一、遮都無所食

  這前面是總標,下面是別配,分兩科,第一科是遮都無所食。

  此中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由此遮止都無所食。

  從這些言句可以看出來,佛教不同意你完全不吃東西,不可以不吃東西的。這是第一科,遮止都無所食。

  戊二遮不平等食三亥一標亥二徵

  下面遮不平等食分三科第一科標。

  若復說言為除飢渴,為攝梵行,廣說乃至安隱而住,由此遮止不平等食。

  這是佛教也不同意你不平等食。下面第二科。

  云何遮止不平等食。

  這是徵。

  亥三、釋二 天一、遮三 地一、所食極少

  下面第三科解釋,解釋裏面先解釋遮,又分三科,第一科解釋這個所食極少。

  謂若說言為除飢渴,由此遮止所食極少。

  為除飢渴或者飢贏,這『遮止所食極少』,不同意你吃得太少。

  地二、所食極多

  若復說言為攝梵行,由此遮止所食極多。

  你要是說是為攝梵行,修學聖道你要…這個身體,要有能力,要健康,所以你要是吃得太少,有的時候吃得少,靜坐的確是好一點,的確好一點,但是長期若吃得太少呢?身體飢贏,也就不能修聖道了。所以為修梵行,為了修學聖道就不同意你吃得太多,吃得太多也不可以,吃得太少也是不行。

  地三、不消而食食所匪夷

  若復說言,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

  第三科不消而食,食所匪夷,這說這一段,『若復說言: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若這樣作呢?

  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夷。

  不同意你沒有消化你就不要吃,餓一餓,會好一點,也不應該食所匪夷。

  天二、顯三 地一、不極少食不極多食

  若復說言為當存養為當得力由此顯示不極少食不極多食

  應該這樣做。

  地二、消已而食及食所宜

  若復說言為當得樂由此顯示消已而食及食所宜

  若復說言為當得樂,這是第二科消已而食及食所宜,這個前面的這些言句,這些法語。『為當得樂』,身體健康,心情快樂。『由此顯示消已而食』,消化以後你再吃,『及食』所應該吃的東西這樣子,對你身體有幫助。

  地三、無染污食三 玄一、標 玄二、徵

  若復說言,為當無罪,安隱而住,由此顯示無染污食。

  『若復說言:為當無罪,安隱而住』。這是第三科無染污食,分三科,第一科標。『為當無罪安隱而住』『由此顯示無染污食』,這表示這個意思:若沒有染污食呢?你就會無罪安隱而住。

  所以者何。

  這是徵

  玄三、釋二 黃一、反顯二 宇一、染污有罪

  下面第三科解釋,先解釋先反顯,反顯裏面分兩科,第一科染污有罪。

  若以非法追求飲食,得已染愛,如前廣說而受用之;名染污食,亦名有罪。

  『若以非法追求飲食』,這個題目說是『無罪安隱而住』,這是正面現在解釋的時候,從反面解釋,所以叫做『反顯』。若以非法追求飲食的時候,得已而染愛此飲食『如前廣說而受用之』『名』叫『染污食』;亦名叫作有罪,這是第一段染污有罪。

  宇二不安穩住

  下面第二段不安穩住。

  若於善品勤修習者。

  這個是說如果你染污食,對於你修行有防礙,這樣意思,說『若於善品勤修習者』說這個人雖然是染污食,但他還是修學聖道的,他是這樣意思。

  於住空閒,瑜伽作意。

  『於住空閒』,他在空閒的地方居住。『瑜伽作意』,修學止觀修學。

  受持讀誦思惟義中。

  他不但修學止觀,而且也讀經,受持讀誦經論,經典,與你的法門相應的經,你要常常讀誦,思惟經裏面的義,這是聞思,『瑜伽』是修聞思修。

  由彼諸惡不善尋思。

  你在勤修善品的時候,在寂靜處,勤修善品的時候,但是由於你有染污食,你非法的去求這個飲食,是染著而食,由於你有那種惡不善的尋思。

  令心流漏。

  就是使令你現在靜坐的時候,你修止觀的時候,心它就不對了,它就是流出來煩惱了,現在你,因為你對於飲食太為執著了,靜坐忽然修止修觀的時候,忽然想我今天吃什麼東西,什麼東西不可以吃,就很多的問題出來了。

  令心相續,隨順趣向臨入而轉。

  使令你這個心,相續的不是短時,短時一剎那幾剎那就過去了也不要緊,就是相續的隨順這個諸惡尋思,趣向於惡『臨入而轉』就是你本來臨入,就你在,住在空閒修瑜伽作意的時候,就正臨,臨近,臨近入於聖道的時候,『而轉』就轉變成諸惡尋思了。

  由是因緣,不安穩住。

  就使令你,你不能安穩的修學聖道。這表示這個意思。

  黃二、別廣二 宇一、總標 宇二、列釋

  這前面是第一科是反顯,下面是別廣。

  此安穩住復有二種一者遠離所食極多

  此安穩住復有兩種不同;一者、遠離所食極多,遠離這個多食。

  由是因緣,身無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

  這是一種。

  二者於食不生味著。

  雖然有很好的飲食,心裏面不是太執著。

  由是因緣,遠離諸惡尋思擾動不安穩住。

  你,因為你這個煩惱你一熏習了,這煩惱就有力量,有力量的時候隨時他會動,就是影響了你靜坐的止觀了。

  酉三、總結

  是故如此一切諸句,皆為顯示開顯於食平等所作。

  這是第三科總結,所以這裏邊這麼多的言句,完全是為了宣示,宣示這個正思擇食於所食。開顯於食平等所作,顯示出來,對於這個飲食要平等食,你這樣作,對於你聖道有幫助,有很多的功德。

  卯四、結

  如是名為廣略宣說宣食知量

  前面第一段是廣說,第二段是略說,這兩種宣說於食知量。

【卷二十三】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