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探讨。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兄言:
和您确定一下,我一直要说的是:
1、妄念非实有。2、见性和那个什么断掉一念没关系。。。无分别智也不是那么得的。。。
————————————
1没有问题。2接着探讨。

读经要学会分段,否则会串,现在帮师兄分下段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这是一段意思,讲的是佛的一体同观。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这才是正题,讲的是妄念无实。。。。前头的没必要往里扯。。。这个和什么〔如实见〕好像没什么关系。。。
——————————————————————————————
下面是电子版大藏经中完完整整的一个自然段: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于此段中,佛先问須菩提,佛有五眼否?答有。再问恒河沙数佛世界宁为多否?答多。这两段铺垫,都是为了引出佛要说的一句话“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然后佛又自问自答解释原因,为什么呢?因为佛已证三心不可得的无住涅盘境界。
    佛有五眼是能观,沙数世界是所观,如来悉知是观果,三心不可得是释此观果之因。如此完整的一段话怎么能割裂开呢?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有五眼,所以无数世界所有众生之心如来悉知,这是不是如实见?

--嘻嘻,〔能所〕是俱起的,都去掉〔所想〕了,怎么还会有个〔能想〕在。。。。?!
————————————————
能所俱起,是这凡夫的妄念,证空性就是要通过破除这种妄念来证得的,怎么破法?就是要用先破所相,再破能相的方法,这是个修行方法中的思维次第问题,本来有两个概念,破掉所想后,原来是能想的那个概念还在,但这时它实际不应该叫做能想了,但也没有必要再去给它起另外的名字,概念既有,就必须破,所以还有个破能相的过程。

注意:〔能想〕和〔唯识〕可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能所对立〕的〔能〕,后者是〔佛法中的见地〕!
——————————————————
〔能想〕和〔唯识〕是本质相同的概念!〔唯识〕也是〔能所对立〕的〔能〕,同是〔佛法中的见地〕!
    唯识的“唯”字,是为了简除外境,相对于没有外境,所以说只有识,完整表达就是“唯识无境”,这也就是说“唯能无所”的意思,因为人们执着有能认识的识,又有所认识的境,形成能所对立,所以佛教要破这个颠倒的分别,怎么破?就是要先破所认识的外境,破了所认识外境之后,还会有能认识的识吗?有,但这时它实际不应该再叫做识了,但也没有必要再去给它起另外的名字,概念既有,就必须破,所以还有个破唯识想的过程,当唯识想的最后一念也舍弃之后,也就是离了妄想,就是空性自然现前的时候。所以唯识也就是能想,如何不同是佛法中的见地?

---师兄说的那个不叫做无分别智。那种所谓的做法也不会达到无分别智。在下面,把弥勒菩萨的话和师兄的话,对照一下。。。什么意识炼成一念。。。是这么回事吗?说师兄的那个落断,因为那个是在念头上下功夫。嘻嘻

〔知本无所有,即证知唯识,由证唯识故,知无一切境,复由证无境,知唯识亦无,悟入无二取,无二取分别,是无分别智〕
————————————————————————
遵嘱对照一下。
〔知本无所有,即证知唯识,由证唯识故,知无一切境〕
    这个颂子是说,由知外境本无所有,就能证知唯只有识,反之亦然,总的来说就是讲“唯识无境”。有师兄所引同文中《不败尊者释》为证:“由是,行者悟入于一切无可執之外境皆无所得。由知一切无境,遂证知(一切法)唯是了别”。
〔复由证无境,知唯识亦无,悟入无二取,无二取分别,是无分别智〕
    这个颂子是说,然后再由证知无有外境,从而可知唯识亦无,这样就悟入了所取和能取二种都无,也就是证得了无分别智。也就是《不败尊者释》中所说的“以证知能取无有,由是生起悟入超越言思之无二真如”。
    这两个颂子,是否说明,在证知唯识无境之后,还有一个由知无境,而知唯识亦无的过程?在这样依次去除所取和能取之后,就是证得无分别智的境界?无分别智是不是这么得的?

再请看玄奘法师的翻译:
 依识有所得  境无所得生
 依境无所得  识无所得生 
论曰。依止唯识有所得故。先有于境无所得生。复依于境无所得故。后有于识无所得生。由是方便得入所取能取无相。

    我说的话,是不是正是对弥勒菩萨所说话的白话解说?哪点儿说得不对,请师兄指点。最后,还想请教一下,师兄说“说师兄的那个落断,因为那个是在念头上下功夫”,看来师兄不是在念头上下功夫了,那师兄整天都是在什么上下功夫?


本贴由大千于2001年9月18日11:06:24在〖慈氏学论坛〗发表.

Click here to visit our sponsor
Valuesponsor Advertising Network

原标题:【嘻嘻】是zs在2001年9月17日00:18:06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